我市干部下派帮扶工作纪实:一心为民写春秋

  一件事,一干就是几十年,为地方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一颗心,心系百姓无怨悔,赢得了群众支持与信任。

  33年来,我市干部下派帮扶工作从未断线,一批批干部奔赴农村和企业一线,一个个帮扶项目落地实施,既解决了城乡收入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又密切了同群众联系、转变了机关作风、培养锻炼了年轻干部,培育了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细流汇聚成大河。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批接着一批上,我市在下派帮扶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出了“常态化、目标化、梯队化”工作思路,通过帮扶常态化形成了下派帮扶的制度优势,通过帮扶目标化打造了助力乡村振兴的直通渠道,通过帮扶梯队化磨练了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常态化:

  形成下派帮扶制度优势

  如何把下派帮扶长期抓好、抓好长期,我市做了大量的思考与探索。

  事实证明,唯有制度能让事业长青,唯有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工作创新。

  多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干部下派帮扶作为联系服务群众、强化基层基础的机制性安排,长期坚持、全员参与、一抓到底。“一直以来,市领导带头建立基层联系点,以上率下,带头示范。市县直部门单位选派干部下派帮扶,下派干部成为部门单位联系服务群众的最佳载体。此外,派出单位全体机关党员干部‘联户帮困’,形成了党委政府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市委组织部调研员徐梅清说。

  随着下派工作的深入,下派帮扶点越来越多,面越来越广,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怎么提升管理成效呢?必须从组织管理架构上做文章。

  多年来,每批都在县区设立工作队,队长选派市直单位优秀副县级干部担任,同时挂任所在县区委常委;人数多的单位选派1至2名科级以下干部驻村帮扶,人数少的单位选派1名县级干部、1名科级干部组成联系帮扶工作组,每月不少于4次到村帮扶;从同一乡镇(街道)驻村干部中选派一名综合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志挂任所在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负责其乡镇区域内下派干部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形成了市委组织部、市直驻县区工作队、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各下派工作组四级纵向管理网络。

  市直第十九批驻利津县下派工作队共有60个工作组,占全市的一半。“我们工作队发挥部门多、业务广的优势,组建了8个互助平台,涉及金融、司法、农业等多个领域,平台之间信息互通、共同协作,凝聚了合力。”利津县委常委(挂职)、市直驻利津县下派工作队队长史贤惠说。

  在利津采访时,记者发现,每个帮扶村取得的发展成绩与下派干部专业特长紧密相关:市住建局驻村干部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村子建设苗木基地,栽种高端苗木,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壳。市国税局驻村干部帮村子从江苏引进人造板项目,年利润200万元以上。在安排下派工作之初,派出部门单位就充分考虑了帮扶点实际和干部特点,做到了顶层设计科学,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

  派出单位的鼎力支持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关键所在。我市推进下派帮扶全员参与,强化部门责任意识,坚持“前方出题目,后方做文章”,形成了下派帮扶工作的整体合力。

  区域联动是做好下派帮扶工作的重要途径。在选村布点上,市县统筹谋划,实现应帮尽帮。在总体布局上,市县两级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在项目推动上,县乡主动互动承接,搞好配合,放大帮扶效益。同时,整合力量资源,实施区域化帮扶,增强下派帮扶的综合效益,形成市直部门单位之间、市县乡三级协调联动、一体推进的下派帮扶工作新格局。

  目标化:

  助力乡村振兴直通渠道

  30多年来,根据农村发展变化,市委、市政府不断调整帮扶重心,探索助力农村发展的成功模式,实现与时俱进。

  “在推进下派帮扶工作中抓党建、抓产业、抓民生、抓文化,并以此为抓手和目标,让下派工作目标化,让下派工作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直通渠道。”徐梅清说。

  有了目标,也就有了抓手;有了抓手,才能实现目标。正是由于下派帮扶与抓实际工作的融合互动,才让下派帮扶工作不断深化,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制胜一招。

  “以前村‘两委’班子比较涣散,开会凑不齐,村里的事没人办,乡亲们也很着急。”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市人社局下派干部刘相波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通过严肃党组织生活,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村“两委”班子有了精气神,村里各项工作更有活力。

  在下派帮扶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党建强基,把下派帮扶与基层党建工作一体推进,把从严治党要求在基层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提升了队伍战斗力。把带队伍作为治本之策,加大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增强素质能力,为农村留下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

  产业兴则农村兴,发展产业是下派帮扶的重中之重。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村产业发展的脉动让人欣喜,一个个金点子、好项目让老百姓捧起了“金娃娃”、走上了小康路。

  在利津县,市委办工作组率先在利津县启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针对外出务工多、土地流转愿望迫切实际,流转土地813.69亩,每亩流转费800元,涉及410口人,流转区块内集体用地可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以上。市人大机关工作组协调投资178万元实施了临河瓜果种植基地台区电力新建工程,促进村内瓜果种植产业发展。市财政局工作组采取集体出资、承包运营模式,流转土地100亩,先期投资150万元,建设高标准大棚30亩,发展专业合作经营,培植专业种植户。

  在东营区,市城市管理局工作组帮助史口镇油郭村成立了家庭农场和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高效生态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东营日报社工作组帮助史口镇徐家村建设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吸引企业到村里建设综合主题农场,增加了群众收入。市直驻东营区下派工作队共帮助村里流转土地3000余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结合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瓜果种植、苗木种植等特色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在垦利区,市经信委工作组帮扶红光新村发展海水养殖业,按照海水暂养、工厂化养殖、工厂化育苗“三步走”策略逐步推进实施,目前海水暂养项目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总投资332万元。市贸促会工作组邀请乐义集团董事长王乐义就农业开发投资到黄河口镇建林——广林片区农田多次调研,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项目正在论证。市工商局工作组在五七村培育高效生态农业,购买草鱼、白鲢鱼苗200余公斤,放入村中闲置水塘进行养殖,存鱼3000余公斤,预计年可实现集体收入3.6万元。

  在河口区,市科技局工作组推广耐盐高产优质“小青花9号”花生品种和油菜品种,帮助帮扶村争取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技术服务和改良貂狐貉品种,提升胜利村貂狐貉养殖水平和貂皮质量。市移动公司工作组联系协调农业专家到坝上村指导西红柿大棚种植管理技术,组织群众外出学习西红柿先进管理经验。市盐务局工作组邀请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专家对九顷村约20000平方米的鱼塘进行了实地考察,投放鱼苗1500公斤。市林业局因势利导出台补贴政策,引导东鲍井村村民建设冬枣大棚35个。

  在广饶县,市政协工作组帮助小刘桥村围绕发展乡村旅游目标,制定了以“小桥流水小刘桥”为主题的旅游发展规划,投资62万元、协调企业捐款10万元。市委宣传部工作组组织实施庭院经济项目,向古家村248户村民免费发放苹果树苗1300株。市司法局工作组引进企业投资210万元,在东河口村流转土地600亩发展生态林,进一步探索发展养殖、中草药等林下经济和乡村休闲旅游。

  ……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下派帮扶工作的关键所在。各帮扶单位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指引,发挥职能优势,从工农商贸等多个方面进行产业帮扶。

  不仅产业富,而且生活美;不仅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而且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走在我市乡村,随处可见整洁平坦的柏油路,统一粉刷的民居,内容活泼的文化墙引得村民驻足讨论,闲下来的村民三五一群聚在小广场,合着音乐的节奏跳起广场舞,好不惬意!再看那药品齐全的村卫生室、宽敞明亮的文化大院、广受欢迎的日间照料中心,一个个新变化让老百姓的日子更灿烂。

  改善民生是下派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年以来,一批批俯下身子、甩开膀子、沉下心来,大力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实事求是进行精准扶贫,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梯队化:

  磨练作风过硬干部队伍

  事业发展,关键在干部;干部成长,关键在舞台。

  多年以来,我市通过安排干部下派帮扶,既推动了事业发展,又培养了大批干部,形成了培养优秀干部的机制,让事业发展有干部支撑、干部成长有广阔平台。同时,建立科学的下派干部考察识别机制,让优秀下派干部脱颖而出。

  只有在基层,才能掌握实情;只有在基层,才能找到真理;只有在基层,才能赢得信任。

  “通过与老百姓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干工作,更懂得如何和老百姓打交道。”“以前在机关工作,缺乏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帮村里协调解决一系列难题,感觉自己收获很大。”……采访中,下派帮扶干部普遍表示,下派帮扶的过程,就是锤炼素质能力的过程,就是磨练过硬作风的过程。

  同时,我市推行市直机关联户帮困,让机关作风转变有方向。在联户帮困中,派出部门单位把帮扶村作为调查研究的基地,了解基层情况、民生民意。把帮扶村作为了解本部门单位政策措施在基层落实情况的窗口,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把帮扶村作为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活动,教育培养干部。

  在对下派干部严格管理、加强考核的同时,我市不断完善下派帮扶工作支撑服务保障机制,在工作上支持下派工作、生活上关心下派干部、使用上重视下派干部,让干部干事有抓手、干事有动力、干事得甜头。(记者 王俊杰)

(责任编辑:周明明)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