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革命”的东营实践

  小厕所,大民生。在许多人眼里,厕所算不上什么大事情。但就是这小小的厕所,却一直被习近平总书记所深深牵挂,多次提起,并对农村改厕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安排部署。今年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进程中,我市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建设、大力度推进,加大投入、科学实施,强力抓组织促进度,全面抓监管保质量,有序推进农村旱厕改造。根据省政府要求,我市原计划自2016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16万余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截至2017年底,实际累计实施农村旱厕改造172121户,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原本确定的三年改造目标任务,也趟出了一条旱厕改造的“东营路子”。

  严把关保质量 打造民心工程

  “真没成想咱村里的厕所也能成现在这样,一点味儿没有,也没苍蝇蚊子,原来想都不敢想”。说起家里改造后的厕所,垦利区郝家镇后岳村村民谢常德连竖大拇指。

  记者走进谢常德家中的厕所,不仅没有闻到异味,而且也没有看到任何污物、垃圾等,取而代之的是白色瓷砖铺就的地面、蹲式抽水马桶。这样的改造,需要老百姓掏多少钱呢?谢常德说:“改造本身一分钱没花,镇里直接安装到位。我们稍微拾掇了地面,花了个几百块!”郝家镇政府工作人员盖智广介绍,旱厕改造,市、区财政和镇里都有相应的奖补资金,努力让老百姓不花钱又满意,而且改造过程不搞“一刀切”,开展渐进式改造,真正把好事儿做好。

  垦利区郝家镇的农村旱厕改造只是我市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连续两年把农村改厕列为民生实事,当成“民心工程”来抓,对农村改厕实行了“一扩一提”,把街道农户扩进改厕范围,要求提前到两年完成三年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有序推进,研究确定了“试点先行、整村改造、依次推进、建立台账、销号管理”的总体思路,实行县区抓示范镇、镇抓示范村、村抓示范户的“三级试点”,以试点创示范,让群众切身感受改厕便利,增强了改厕积极性。

  在资金保障上,我市及时拨付奖补资金,对实施的改厕工程,市和县区财政按照每户300元的标准及时拨付。对街道改厕用户,按照市、县区财政每户各450元的标准拨付资金,与乡镇农户同一标准实施改造。同时严格验收标准和施工过程监管,实行厕具由乡镇统一招标采购,施工以村为单位统一组织,统一执行国家和省厕具及施工标准,组织开展乡镇、村负责人和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全面实施规范化改造、清单化管理,制定了“三级确认、两级验收”工作流程,厕改完成后,首先由农户对改厕质量签字确认,整村改造完成后由村委会负责人签字确认,再由乡镇查验并且负责人签字确认;县区负责逐户验收并建立档案,市级按不低于5%的比例抽查复验。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分清责任,限时整改到位。在验收时,同步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分析问题不足,研究改进措施,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全面进行工程验收,确保效率和质量。

  抓改造促提升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厕所是人类生活的必需空间,属于基本的民生问题,同时也是重要的文明窗口。多年来,“两块砖,一个坑,蛆蝇滋生臭烘烘”的农村土厕在我市农村普遍存在,尤其是夏天蝇蛆成群、臭气冲天。“连茅圈”、露天旱厕更是成了蚊蝇病菌的滋生地,成为农村卫生环境的一块短板。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推动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文明,农村旱厕改造首当其冲。

  在旱厕改造过程中,广饶县大码头镇小刘桥村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创建美丽乡村。如今,整个村不光环境得到提升,村民的文明程度也跟着上了一个档次。小刘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效明介绍,现在村里不光评上了市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还被评上了山东省旅游特色村,这其中可少不了旱厕改造的功劳,小刘桥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大码头镇城建委主任徐民龙说:“小刘桥村在我们镇最早完成旱厕改造全覆盖,在全镇带了个好头,随着改造完成,小刘桥村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文明素质都有了很大提升,为下一步的发展积蓄了力量。”今年,小刘桥村的产业发展也开始起步,村里建起了采摘园,种上围村经济林,观光农业初见雏形,民俗馆、红色纪念馆等旅游景点配套正在完善,为小刘桥村的乡村振兴铺开了路。

  作为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还专门把农村改厕情况纳入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并列入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行动来抓,以此作为综合治理农村生态、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力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优化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抓试点建机制 完善后续管理

  从去年开始,一种新型的农村旱厕改造试点在广饶县花官镇岳六村展开。短短一个月时间,这个村的213户村民全部用上了生态一体式的厕所。与之前旱厕改造的双瓮漏斗式和三格化粪池式相比,这种厕所容量更大,而且加装四池净化系统,经过这种厕所处理之后的水可以直接达到生活污水I类B排放标准,可直接排入地下,而上层的湿地层还可以种植农作物,既干净卫生又方便实用,而且还不会造成污染。

  “这种改造费用虽然比之前的改造费用要高几百块,但是安装方便、清运周期长,五年清理一次,关键是净化之后达标排放没啥污染,为老百姓省去了不少麻烦。而且目前试点,改造过程也不需要老百姓掏一分钱。”花官镇市政绿化环卫中心副主任王树言表示。岳六村党支部书记王山西说:“这种旱厕改造起来省心省力,我们村一个月就完成了改造,整个村容村貌都感觉提升了一个档次,村里反响也很好。”

  去年以来,我市专门列支财政补贴资金100万元,先后在广饶县花官镇和河口区六合街道选择集中连片完成农村改厕的区域开展改厕后所产生污水综合处理试点,通过生态一体式厕所净化处理和人工生态湿地的方式处理污水,达到了净化水质、达标排放的效果,也解决了当前改造清运周期短的难题,为下一步农村改厕积累了经验。

  农村旱厕改造的关键,还在于后续的维护和管理,不能一改了之。要真正改变群众的陈规陋习,巩固改造成果,必须要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为此,我市积极作为,努力探索,扎实做好农村改厕后续工作。为解决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的收运问题,我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按照每户20元的标准列支专项资金,对购置粪渣收运设备给予补贴,鼓励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各县区、乡镇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处理办法,探索建立收集、清运、处置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理机制。利津县陈庄镇购置了两台专业吸污车,由市政公司负责管理运行,镇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广饶县大王镇委托第三方公司收运粪渣,用作生态林场有机肥;东营区计划建设城乡粪液处理厂,对改厕后厕具维护、粪渣抽取、清运、处理等工作统一运营管护。

  小小厕所不光牵动着总书记的心,也关系着老百姓的文明幸福。今年,我市将继续扎实推进农村旱厕改造工作,并出台了实施方案,努力实现农村旱厕改造全覆盖,全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我市在农村“厕所革命”中始终走在全省前列。(记者 张利波 通讯员 王乐山)

(责任编辑:武方圆)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