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巡礼】垦利区垦利街道跨越发展纪实

  垦利街道,一座有着厚重文明积淀的现代化城区,汇河海以缄、聚生民以暖。

  改革开放40年来,这里从低矮潮湿的小平房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从只有1万多人口的小镇发展为常住11万人口的城区,见证着一个乡镇的变化、一个城区的变化。

  岁月流转,11万人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由破到立、革故鼎新的文明变革,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瑰丽的文明诗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忠诚担当、爱岗奉献、团结实干、克难争先的垦利街道人民将用勤劳的双手继续构筑美丽幸福新街道。

一座城市的蝶变

  1978年,民丰公社的企业屈指可数,在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中工业产品产量一项中,能体现民丰公社“经济指标”的仅仅只有镰刀、镢等铁制小农具。

  现在放眼整个垦利街道,以信誉楼商厦、银座商场代表的传统商贸企业,以居家养老、健康养生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还有以服务保障民丰湖特色小镇、综合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的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各种经济业态百花齐放、竞相争鸣。  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垦利街道利用区位优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招商引资,培育实体经济,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体现,也是垦利人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断求新求变的傲人佳绩。2017年垦利街道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881万元,位居全区镇街第一位,全市镇街第三名。

  垦利街道干部职工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奋斗姿态。

  服务城区发展不打折。“这些年来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南十井小区老人刘元勋提及家里这几年的变化,连声说“好得很、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

  垦利街道作为全区城镇化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自2007年民丰村拆迁改造打响第一枪,垦利街道的旧村改造工作便跑出了接力赛,南十井、北十井、利泉、吴旺,村民搬迁新居,各式各样的楼房、造型优美的别墅,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过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顺利完成民丰路北延、第二实验中学、城市综合体新建等175项全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迁占协调工作。

  民丰湖、植物园、黄河公园……从单一的黄河广场到如今缤纷的城市地标,城市配套建设日益完善,百姓生活安居乐业。 

靓丽社区开启城市新生活

  从一片农田到如今高楼林立的社区,垦利街道40年的发展就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缩影。

  对于新兴社区书记张咏梅来说,2000年至2014年,她见证了居委会向社区的华丽转变。刚到居委会工作时,当时办公条件极其简陋,开始是在一个小房子里,办公室里只有一张办公桌和两把椅子。“那时候的垦利到处是大片的盐碱地,哪有现在这么些高楼?”

  垦利街道群众威风锣鼓队敲出“美丽幸福新生活”。

  为更好服务居民,完善社区功能,垦利街道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对5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今年以来先后投入1600余万元新建、改建、扩建了垦利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和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个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新增市民活动服务场所30000余平方米;投入560余万元购置了便民服务、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康养器材等各类配套设备;投资100万元建设了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解决了公共服务空间不足、设备老化、服务手段单一等问题。同时,通过“一社一品”建设,推进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形成“东方金相邻”、“万光微爱+”等服务品牌,使12个社区都有品牌、有品质、有品位,每个社区的品牌载体都可听、可看、可用,以点带面,打造了幸福社区升级版。

  社会治理根本在人,核心在党。垦利街道先后健全了6个社区大党委下的32个居民区党支部125个网格党小组、19个商圈党支部、42个社会组织党支部、30个居民自组织党支部、8个行业党组织,将各社区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党组织全部纳入社区大党委共建统筹体系中,实现了党组织在城市基层中的一张网、一盘棋、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党组织在城市基层存在盲区和空白点的问题。

  扎实推进实施区域化党建“微行动”计划,与105个驻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共建互补、活动共联,主要经验做法在《新华社山东要情动态》刊发,入选山东省第二批地方改革案例,在山东卫视齐鲁先锋栏目播出。今年以来101家共驻共建单位认领“微实事”31个、“微创投”56个,建起在职党员、共驻共建单位与社区居民需求之间的连心桥。在12个城市社区全面启动社区公益大集,周周开展志愿服务“嘉年华”,进行义诊、清洁家园、爱心理发10余类服务,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创新党建网格管理,推行“两长四员一团队”模式,配套开发了专业网格管理软件“垦利社区通”,构建了以网格党小组为基本单元,党员网格员为骨干的网格治理体系,实现了党建统领下的网格工作力量全进入、群众需求全收集、分级分类全解决、服务过程全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社区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职能就有综治信访、民政残联、人口计生、劳动保障等几十项,社区干部有限但是‘分工不分家’,在大家的努力下,所有社区工作都可以正常开展。”张咏梅感慨道,职能之变说明了如今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做,职责范围外的工作也要做,这就是现在的社区干部的工作性质。

  时间,是记录历史的坐标,也是丈量城市发展的标尺。新兴社区只是垦利实现居委会向社区华丽转变的一个缩影,工作力量下沉社区,实现社区自治,社区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社区服务却从未改变。干净整洁的街道,不断增大的绿化面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改变,无一不在诉说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卓越成效。

绘就美丽乡村发展新画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美好的桃花源,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

  时下,走进垦利街道,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一条条乡道平坦干净,一幢幢住宅整齐划一,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桃花源村随处有,美丽乡村更胜之”。

   “看看我们村的草编,再看看我们村的3D墙体画。”垦利街道邵家村党支部书记张贞昌高兴地说着这些年村里的变化。

  走入邵家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别具特色的草编特色广场和一幅幅歌颂美丽乡村的墙体彩绘。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邵家村的美不仅仅美在外在,更美在发展!借助土地综合整治和增减挂钩两个项目,投资近600万元打造了邵家片区,并通过集体土地承包、肉牛养殖等扩大了村集体收益。

  垦利街道左一村养老乐园。

  近年来,垦利街道借势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模式,高标准推进水语小镇等区级重点农旅项目。扎实推进农业园区规模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品牌高端化,积极发展“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积极推行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模式,提升现代农业合作社运营水平,同时放大“民丰社大米、黄河口蜜桃、香瓜、三合情鸡蛋、新立冬枣”等名优特农产品品牌效应,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截至目前,1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9家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初具规模。

  聚焦农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总投资5亿元19项基础设施及民生实事工程顺利推进。东兴、西坨、荆岭3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群众全部脱贫,成立了全区首家扶贫关照服务中心—东兴村扶贫关照服务中心,实现了老有所养。此外,天然气村村通、旱厕改造工程,四好公路建设、环卫一体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八万亩土地整理一期项目、雪亮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件件实事的落地、一个个项目的建成,换来群众一张张“笑脸”。

  美丽乡村,不只美在村景,更要美在文化、美在人心。“我们民丰村这支锣鼓队是自发组织起来的,2012年还上过央视农民艺术节。”队员刘子明兴高采烈地说。这支锣鼓队可不简单,虽然队员们平均年龄已进入古稀之年,但是打起锣鼓的激情和热情一点不比年轻人差。

  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建设,引领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桃木雕刻、九龙翻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虎头鞋、黄河口草编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充分激活了蕴藏在群众心底的文化活力,播下了扎根农村的文化种子,唱出了主旋律,舞出了精气神,带来了农村的新变化、新气象、新风貌。

  新目标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垦利街道必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绘就新时代垦利街道发展新画卷,共同开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新征程。

(记者 许云飞 通讯员 王娜)

(责任编辑:黄海霞)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