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罗镇:盐碱地里葡萄飘香 返乡村民“家门口”致富

  近日,走进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甜馨家庭农场里,串串葡萄晶莹剔透挂满枝头,一派丰收的好景象,工人们正忙碌着采摘葡萄并打包装箱准备出货。

  “你看看这树上的葡萄多喜人,这两天有很多游客过来采摘。”甜馨农场负责人孙春英高兴地说,“这片儿地种的是藤稔、维多利亚等品种的葡萄,特点是个儿大、汁儿多、味儿美、产量高,更重要的是,因属厚皮葡萄,更耐储存、易运输,对产品销售大有好处。”

  一谈到葡萄种植就滔滔不绝的孙春英,2015年放弃了在外地一年6万元的工作,毅然返乡,她率先盖了5个大棚,种了10亩地的葡萄。虽然现在的毛坨村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之乡,可以前位于汀罗镇最北部毛坨村,土地贫瘠,放眼望去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这样的土地只能种棉花,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到底是谁给了孙春英返乡种植葡萄的勇气和底气?

  原来,在2008年,毛坨村通过和青岛农业大学合作搞科研,经过研究,决定重点解决重盐碱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模式。专家们在重盐碱地上利用塑料隔绝下层土壤,上层采用有机基质,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蔬菜栽培,较好地解决了重盐碱地栽培蔬菜的技术难题,实现盐碱地有机蔬菜高效生产;在苗木种植上,筛选、鉴定、培育了10余个耐盐的苗木品种,在毛坨村建立了600亩的耐盐苗木基地,引进耐盐葡萄品种5个,建立1500亩的耐盐葡萄基地,亩产值达到1万元以上,这块种啥啥不长的盐碱地才有了高产值。

  在孙春英的带领下,毛坨村葡萄种植已达1000多亩,80%的村民都有了几亩葡萄种植园,并且村里还建了有机农业示范园区,搞大棚蔬菜种植。葡萄喜获丰收高兴的不仅有孙春英,还有周边村民,从葡萄园打药、除草、施肥等日常管理,到成熟期的采摘、分拣、包装等都需要不少工人。据了解,村里有一部分村民在葡萄园打工,最忙的时候一天用工近10人,平均每人每天工钱100元,当天结算。“我们村不仅有葡萄种植,还在葡萄树下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甜瓜,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波海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汀罗镇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升农业发展力量,做优“汀罗农品”品牌,充分整合圣水香菇、甜蜜蜜西瓜、瓜呱乐甜瓜、渔汀湾花卉、跑道鱼和白对虾、汇邦渤海大闸蟹、汀河丸子、铁门关老粗布等汀罗特色农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规划高效农业种植产业,让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使农民在增收方面有大的提升。”汀罗镇副镇长张红星表示。

(宋萍 王阳阳)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