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的变迁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这么多年来家中衣柜的变化,令人感慨万千。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家里没有衣柜。因为那时衣服太少,只能勉强裹体,没衣服存放起来,就是有件也是扔在炕上。穿的是母亲织的老粗布,很厚实,耐穿,可夏天太热,冬天也不好穿,刚穿时有点凉,春天和秋天还算好。家里几乎没什么家具,只有几个马扎、几把椅子、一张三抽桌、一张饭桌。

  1981年,我们这里已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老百姓种地的热情一下子释放了出来,原先的盐碱地变成了聚宝盆,家里的收入节节高,衣服也渐渐多了起来。爱美的姐姐已经很不愿意把衣服堆在炕上了,急需一个放衣服的柜子。曾经姐姐好不容易才拥有了一件“的确良”碎花褂子,白天精心呵护,晚上小心翼翼在椅子上叠放整齐,可第二天一早姐姐傻眼了,“的确良”碎花褂子被老鼠咬了两个洞。在姐姐一再要求下,父亲请村里的木匠帮忙做了一个“高低柜”。“高低柜”顾名思义就是一边高一边低,高的一边用木板隔成几个格子放衣服,低的一边放棉衣被子。由于“高低柜”不大,姐姐妹妹经常为抢地方争吵。后来衣服渐渐多了,姐姐妹妹的争吵越来越频繁,而且“高低柜”不能挂衣服,只能叠在一起,放几天就皱了,这对于爱美的姐姐来说更是一百个不乐意。于是,父亲咬咬牙就又让木匠做了一个“大立橱”,两边都能挂衣服,中间是一面大镜子,方便姐姐妹妹梳妆打扮,于是姐姐妹妹各占一边,中间共用。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推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们这里出现了“大组合”。既能多挂衣服,放棉衣被褥,还能做梳妆台,功能比较多,可也局限于刚结婚的年轻人,一般家庭里并不多见,因为太笨重,费用也高。那时姐姐已结婚,于是“大立橱”的一边成了我的私人空间。

  以后,我衣柜里的衣服渐渐多了起来,橱柜显得有些局促。1995年,我搬家,在学校里有了一个小院,与妻子商量,买了一套“组合柜”,两组能挂衣服,一组放能叠着的衣服。2003年,我在镇政府驻地买了楼房,做了壁橱。壁橱里挂满了衣服。2009年,我在城里买了楼房,做了两个大壁橱,空间大,衣服挂在里面不起皱,放时间长了依然崭新如初。2016年,我在城里换了一套大点的房子,做了两个大壁橱,宽绰、漂亮。

  70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是弹指一挥间,可我们家的衣柜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我们共同见证了衣柜以及时代的变化。如今,我们共同奋力在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张庆忠)

(责任编辑:刘冉)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