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刁口乡以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利津讯 “自从书屋里连上免费Wi-Fi以后,我来这里的时间更多了。”渔民村村民殷树美告诉记者,她喜欢来书屋看一些文学作品,学到了不少知识。她不仅自己看书,还常带着孩子来,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而乡村文化建设无疑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和持续发展的动能。刁口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文化活动,努力做到用文化浸润心田。
除了农民书屋的功能提升,该乡投资200万元完善乡村两级文化活动中心服务设施,打造文化阵地,建设了乡、村历史文化展馆2处;更新图书5000余册;新上村广场文娱配套设施6套。渔民村村史馆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村史馆保留整理了一批渔民生产生活使用的老物件,还用文字图片的形式记录了黄河改道变迁史、刁口人民海上奋斗史。村民薛守达说,“每次走进村史馆我都会倍感亲切,指着这些老物件、老照片,给孙子讲先辈们的故事更真实,他也愿意听了,那种奋斗拼搏的精神也会代代传下去。”
依托文化阵地,该乡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展现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弘扬主旋律,提高群众精气神。各村(居)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广场舞蹈队,编排自己的节目,展现村民们自己的风采。现在,农闲时间,打牌玩手机的少了,锻炼身体、参与文娱活动的多了。就像渔民村村书记付双宗说的那样,“精气神提上来了,干活也利落了。”
以文化提升生活品质、拓展发展空间、引领文明进步,该乡开展了多种评选活动,“五好家庭”、“美丽庭院”、“善行义举四德榜”……在评比中,“好不好”群众心里有了新标准。以前谁家过得好就是生活条件好,办事场面大,现在风向标变了,喜事新办丧事俭办是标准,“孝、诚、爱、仁”添光彩。“用讲排场的钱来致富,撸起袖子加油干,咱们村也能振兴。”付双宗说。 (苟凯旋)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