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密集!探究东营战“疫”中的政策制定及落实

  今年2月到3月份,服务于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我市密集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近期,记者采访到多个部门的政策制定参与者,试图从这些政策制定及落实的过程,探究突发情况下政策制定过程及政策本身所呈现的特点以及怎样更好落地生效,但求一二经验供参考。

/

  政策制定的过程:紧急、预演、协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城市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即此次冠状病毒事件由国家层面统一调度应对。今年1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1月26日,我市发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的公告,严格落实国家、省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调度,同时紧密结合本市情况出台相关规定、举措与政策(为简化表述,相关规定、举措统纳入“政策”范畴内讨论)。

  “2月2日,市委主要领导签意见,2月3日起草,2月4日24时之前,‘惠企15条’正式发布,成为全省发布该类政策较早的地市。”市工信局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日常工作负责人刘炳骅是参与制定《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意见》的人员之一,他直言,整个过程可以用“紧锣密鼓”来形容。

  “这期间,市政府一边起草框架,各个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提供情况;指挥部这边和市政府那边两位负责同志坐镇,不断用电话沟通,防止最新政策与疫情防控相冲突,疫情防控组这边也得考虑更细的环节,做好各个环节的预演。”

  “惠企15条”着重从加强金融支持、加大稳岗力度、减轻税费负担、优化政务服务四大方面推出15条具体举措,无疑成为企业复工复产前的一颗“定心丸”,成为一面疫情对经济影响的“缓冲墙”。

  金融管理部门表示今年落实或出台的金融政策,基本上都是市人行、市银保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三家制定,各部门协同性更强了。

  紧急、预演、协同的特点贯穿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紧急情况下的政策出台如何兼顾常规与应急、统一与分散、安全与高效,着实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大考。从逻辑上说,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兼顾似乎是两难,继续严格各类封禁措施,经济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可能承受不了,但如果复工复产过快,一旦出现聚集性病例怎么办?在紧急情况下,指挥部工作模式起到了快速反应的效果;在预演中需要考虑闭环、打通各梗阻以及良性循环;协同也是基础条件,没有各部门默契配合,政策之间容易出现“打架”现象。

/

  政策内容特点:精准、优惠、依法、高效

  梳理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各类政策,体现了四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关键词一:精准

  物流中断、工人到位不足、供应链不稳定、防疫物资短缺是企业复产中面临的几个最大的困难因素。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务必精准,一切向企业需求看齐。

  “2月13日,我局在全市人社系统内发布《关于建立人社用工服务专员制度的通知》,在全系统干部职工中选出610名专员,每名专员对着一到两家‘四上’企业,主要服务内容是掌握企业用工情况、协助开展招聘、宣传人社政策以及了解企业在落实疫情防控、在岗职工‘一人一档’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科长巴艳艳认为,专员机制以及后来成立的七个服务复工复产服务队起到了精准对接企业的作用,企业的用工需求很快被反映上来,大量用工信息显示在网站、公众号等载体上。

  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牵头各银行机构在辖内营造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的良好氛围。东营银保监分局制定开展“百行进万企”活动,东营地方金融监管局制定了“金融辅导员”活动。市人行制定开展“金融诊疗”助企专项行动,通过精准“问诊”、联合“会诊”、辨症“施治”,助力企业顺利“康复”。同时,市人行组织了“银行行长走进百家企业”“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等专项行动,组织了农商行“银行+商会+企业”、利津县银行机构与乡村振兴服务队联创联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专场对接,提高融资对接效率,确保全市保市场主体和稳就业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上级大量政策也在源源不断输送,相关部门需经过一番消化吸收之后配以解读性文件再推向社会与特定群体,以防“囫囵吞枣”“大水漫灌”,起不到落实效果。

  关键词二:优惠

  纾困企业,政策的优惠力度很关键。

  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中小企业复工迟缓同样会拖累大企业生产的恢复,税费、金融政策的“减”“免”“延”,在政策优惠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分析来看,这期间税务政策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型优惠政策,在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在地方权限内,从2020年6月5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免除一切税费;一类是困难减免,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展览、电影放映等行业纳税人及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2020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市税务局法制科负责人许霞义介绍。

  再如,市人行综合运用降准、专项再贷款、再贷款再贴现等各项金融政策鼓励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不断推进LPR利率改革推动利率下行,为实体经济节约成本。东营银保监分局方面,对于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延期还本申请,结合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和经营状况,通过贷款展期、续贷等方式,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临时性延期还本安排。目前政策日期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底,且大型国际产业链企业也被纳入适用范围。

  巴艳艳介绍:“我们在全省较早提出‘以工代训’补贴,就是如果企业吸纳新的人员就业,可从职业培训补贴里获得1000元/人的补贴,这个补贴力度也比较大。后来,上级出台政策后,人社部门就接续落实执行了。”

  政策优惠的另一个维度是政策的温度,有温度,才会让政策之优之惠更深入人心。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兰鑫介绍:“我局发布了《东营市公安机关服务保障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十六条措施》,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提供全天候交通安全援助服务、落实企业‘护航警官’制度、深化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将战疫情、护平安与保民生、助发展齐抓并进,同步部署、同步落地。”

  与此同时,鉴于地方政府需要做好财政紧平衡的长期过冬准备,政策优惠需考虑地方财政整体承受能力以及内部收支调整,更加注重投资效率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通过大规模刺激手段来弥补疫情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

  关键词三:依法

  “疫情防控越是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经此一“疫”,各地对依法进行社会治理有了更直接的体悟。像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对疫情从发布到防控均有详细要求,应急处理措施也有各种准则。失之于法治,其所带来的危害不亚于病毒。比如专项贷款如何确保专用、封闭使用等,违法行为的厘定与裁量都是考题。

  “我国价格机制有三种,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以及市场调节价,疫情初期,政府出台了价格干预措施,严厉打击防护用品哄抬物价行为,对商品购销价超过35%的经营业主进行了严厉处罚。”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陈良奎说,“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等发国难财的行为影响恶劣,法不会因当事人不知道而不执行。”疫情防控期间,市市场监管局共处置38起价格案件,罚没88.7万元,涉及哄抬价格案件13起,起到了很大震慑效果。又如,在食品药品执法办案中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对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依法首先要有法,应对瘟疫、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缺失的法律要完善起来,不断打造法治社会;同时,记者感到,该依的法与政策弹性要区分开来。

  关键词四:高效

  高效,是在应对突发情况下服务型政府的速度体现。要做到高效,手段要便利,通过高科技、减少梗阻、及时告知、快接快办等实现政务服务高效运转。各部门出台政策中的“绿色通道”、信息化数字化服务等便是高效的集中表现。

  市交通运输局于2月6日下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应急物资运输保障准备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各县区及市属开发区迅速组建应急保障车车队,确保接到应急运输指令后,快速集结、及时运输、随进可用;办理了全国通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使应急物资运输达到了“三不一优先”(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绿色免费通行,使物资在最短的时间运达,确保了生产供应需求。

  本系列调查的首篇关注的是大数据应用,从那篇稿件不难看出,高效便捷省成本的线上服务在我市各部门已经大量“开花结果”。

/

  政策生效:落实执行掷地有声 反思增益必不可少

  采访发现,各部门对政策落实情况基本都有较为全面的追踪,主要由数据量化、疑点检查、走访调研、经验总结、问题反馈等方式呈现。

  市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延爱丽告诉记者:“支队负责接听处置我市12315投诉举报电话,疫情防控期间接了1500多起,基本每一起都是24小时办结。”有的部门还根据这些政策落实情况总结形成长期机制。延爱丽说:“我们与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建立了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的长期机制,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领域保护司法衔接的规定。”巴艳艳表示:“特殊情况下形成的工作机制应该进一步完善细化,这样就会将各类机制逐渐建立起来,像服务企业专员机制就完全可以长期延伸下去,平时专员就要与企业经常沟通,多多了解企业诉求。”

  上文提到在政策制定环节、在政策本身要高效上都要打通梗阻,其实,打通梗阻是政策执行之后需要对整个政策全流程的必要考量。也即,政策管用与否、好用与否,应有政策反思过程、举一反三,总结经验以备后需。

  防控后期,国家规定,非重点区域应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降低疫情管控的经济成本。对于低风险地区的东营来说,我市先行一步,抓住了“双胜利”的机遇,也较早进入动态的、常态化管理。落实“六保六稳”、鼓舞发展信心,我市还可将应对政策与结构性、体制性改革措施结合起来,危中求机,难中克难,为长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搭建坚实“起跳板”。

(记者 刘冬辉)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