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语思】现代“猪倌”:一人能养4400头猪

  传统的养猪,在人们印象中,环境脏乱臭,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主要特征是劳动力投入大,大到猪的生产出栏,小到吃喝拉撒,都不能离开人。而现代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又是怎样的呢?近日,记者来到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正大东营园区进行了实地探访。因为严格的生物安全要求,外界人士不能进入养猪场,所以记者选择在园区一期外部,和正在建设完工但是还没有养猪的二期猪场进行了采访。

  亮点一

  猪产业链:可以延伸多长?

  “正大是改革开放进入中国的第一批外资企业,正大东营园区总占地面积10万余亩,于2012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园区以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食品加工)为主导,集成盐碱地改良、稻鱼共作、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产饲料研发等农业相关配套产业,是国内唯一的全产业链、全封闭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驱车行驶在正大东营园区,道路两旁水稻长势喜人,稻穗沉淀着丰收的喜悦,正大(东营)猪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垚向记者介绍:“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地,2013年开始种植了6万亩水稻,现在环境变好了,特别是收稻子的时候,鸟特别多。”

  粪污处理是关键。2016年,正大从意大利引进了先进的粪污处理设备并配套育肥场,“一期工程共投资2.5亿元,其中污水处理设施3000万元,处理的粪污产生沼气用于发电,年发电400万度,满足园区供电还能剩余。处理产生的粪渣可以制成有机肥,用作水稻的肥料。”陈垚说。与此同时,正大积极与中科院就“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合作,进行养殖粪便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与研究,建立影响近海生态环境的养殖污染物控制技术示范样板。

图为正大东营园区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二期种猪分娩舍。 记者 张泉江 报道

  据介绍,目前,正大东营园区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生猪养殖项目一期10万头已于2016年7月建成投产,猪饲料配方试验场已于2018年3月建成投产,公猪站已于2018年6月建设完成,二期20万头已完成70%,社会合作20万头已逐渐启动;18万吨饲料加工厂、540吨工厂化大虾示范场、水产饲料研发中心已于2019年7月陆续开工建设,50万头屠宰场及5万吨食品加工厂前期准备工作已启动。项目完成后,预计年产水稻3.2万吨,大虾1万吨,50万头生猪出栏5万吨猪肉食品。

  为什么能够吸引正大这样的著名企业落户市农业现代示范区,陈垚给出了答案:“市农业示范区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服务非常高效,给我们配套了水电、排水系统、沟渠路,帮我们整理完土地,倒逼着我们赶进度。”据了解,8月12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公布批准了23个县(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以正大东营园区为核心园区的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原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成功获批。

  亮点二

  进养猪场:需洗三遍澡隔离三天

  来到二期项目现场,在公司全产业链项目主管王英龙带领下记者参观已经建设完工的猪舍,他告诉记者:“看,这是我们母猪的分娩舍,母猪生产后就住在这里,母猪和小猪分别在两侧,为了防止母猪压着小猪,为了给小猪保温,小猪的身下都装有发热板。在这猪舍里,有自动环控系统,配备风机、空调,冬暖夏凉。10月份,将进来9000头仔猪,你们来的时间正好,还没有进猪,猪进来了外人就没法进了。二期20万头猪项目主要建设6600头种猪场、62000头育肥场、公猪站、无害化处理中心、洗消中心、综合展示交流中心。像这样的分娩室有22个,每个分娩室有57个产床。”

  传统的养猪,猪舍和人居住的区域离得很近,为的是方便照看猪。而在正大到底是怎样养猪的?记者电话采访了已经来此养猪四年的临沂小伙子张静。

  “为了做好疫病防控保证安全,我们需要洗三遍澡隔离三天才能进猪场。”听到记者惊讶的询问,张静详细进行了解释:“我们一个月有5至6天的休班时间,休班回来后,在隔离点洗完澡后换洗公司准备好的隔离服,隔离48小时后由专人专车把我们送到园区。进入园区洗消中心把隔离服放外面,洗完澡换上自己的衣服再回生活中心隔离24小时后进入园区。上班后再洗一次澡换上工作服才能进入猪舍工作,流程虽然繁琐,但是保障了绝对的防疫安全。”

  除了人员,进入园区的物、车辆都要进行严格消毒。“我们在东营飞机场附近有个一级洗消点,车辆到了之后先在那里洗消,进入园区后还有一道全自动洗消中心,进入厂区还有一道洗消并进行烘干才行。”

  这就是全封闭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公司想得十分周到。“我们的园区比较人性化,住的都是双人间,宿舍里配备电视、空调、无线网、卫生间,娱乐项目也比较多,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网球、台球,还有健身器材等。公司还定期举办体育活动、聚餐,有图书室可以看书,有个大花园可以遛弯。”张静很满意现在当一个“猪倌”,“我们的工作环境还是可以的,工资也比较高,要不年轻人也待不住。”

  亮点三

  现代“猪倌”:一人能养4400-5000头猪

  “别小看我这个小猪倌,我可是管理着4400头猪呢!”张静颇为自豪地说:“一个大栋舍,包含四个小栋舍,每个小栋有1100头猪,最多的时候一个大栋舍有5000头。能养这么多头猪,得益于科技的发展,每天上班进入猪舍后,我先巡栏,看看猪有没有异常情况,再打料,打料也很先进,按下一键启动按钮,就把料筒给打满了。水,全天都有,也是全自动的,猪嘴一碰就可以饮用。”

  “原来卖猪的时候比较累,现在有专门的转猪队,转小猪、卖大猪。还有专门的疫苗队给猪进行无针注射。”谈起养猪的窍门,张静说:“就是要上心,拿养猪这事当自己的事干,猪越健康饲养员越轻松。”

  30岁的种猪场场长张仁孝自2012年从青岛农业大学毕业就在正大工作,至今已经养猪7年,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期项目有4800头的基础母猪,后备母猪650头,共5450头母猪。一头母猪一年平均产25头仔猪,怀孕期114天,生产完有三周在母猪场,三周之后出来育肥,根据市场行情,养25—28周,一年可以出两批猪。为了让猪产仔的更多,首先要保证母猪后备猪群的健康,母猪孕期的第五、九、十三周,都会进行膘情评定,根据评定情况进行喂养,同时进行精准化管理,给配种的母猪做B超,测是否怀孕,以减少非生产天数。”

  为什么选择养猪这一行业,张仁孝说:“工厂化养猪和传统养猪有很大不同,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当时出来养猪时,就受到了很多质疑,大学生怎么去养猪了?但是加入后,完全是两个概念,这里没有脏乱臭。猪产业前景广阔,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干下去!”

  “中国人比较喜欢吃猪肉,猪肉在中国人食物结构中占的比重比较大,以前说‘猪粮安天下’,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猪肉的产量在中国肉类中占62%,占全球猪肉产量的一半,可以说,猪肉的减产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比较大。”谈及猪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高观建议:“为了生态环保和猪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小养殖场拆得比较多,在发生非洲猪瘟的情况下,活猪调运不方便,造成猪肉的涨价。如今,各地加快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应抓住这一产业升级的良机,在保障生物安全、保障环保的同时,发展现代化、工厂化的生猪养殖。”

(记者 王敏)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