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话题】湿地之城 与众不同

  东营共有湿地5类14型,总面积45.81万公顷,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湿地率41.58%,湿地保护率51.29%,其中陆域湿地面积1807.35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22%……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显示,东营的湿地资源之丰富在全国十分少见。

  去年十月,《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在迪拜召开,东营入选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有代表认为,东营目前的湿地保护及管理工作,在某些方面来说,已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对以生态见长的东营来说,国际湿地城市无疑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品牌。

  湿地是东营最具特色的优势自然资源,也是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市委六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这一目标的提出恰逢其时,在推进城市更新中,东营把湿地保护与修复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让湿地城市这块招牌更加闪亮。

  湿地资源得天独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自垦利区代表团的一位代表认为,东营提出打造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这个定位非常准、非常有价值。

  东营国土面积8243.26平方公里,拥有独具魅力的湿地、森林、海洋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其最具特色的优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成为联系全市境内海洋与陆地、森林与湖泊、城市与乡村、生产与生活的桥梁和纽带。单体面积达1530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世界范围内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范例之一。

  一方水土的生态环境优劣,鸟类往往比人类更有发言权。目前,黄河三角洲湿地共有鸟类368种,约占全国鸟类的21%,有国家I级、II级重点保护鸟类63种,是“中国东方白鹳之乡”和“中国黑嘴鸥之乡”。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节,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翱翔、休憩,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造就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奇、特、旷、野、新”的鲜明特色。这一片湿地也被评为了“中国最美湿地”。

  崔国栋代表说,对于湿地要严格保护,出台湿地管理制度,严令禁止围垦湿地、水体污染等破坏行为。同时,要采取措施,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龙居镇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我们将加大对湿地旅游景观和生态资源的开发力度,吸引广大游客认识湿地、了解湿地、关心湿地。”

  激活城市新内涵

  “中心城建设改造湿地公园3个、街头游园和口袋公园19个,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向市民开放。”“入选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修复自然保护区湿地1.1万亩。”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了我市湿地建设的成效。

  湿地是东营最大的特色,建湿地也是建城市,我们要实现“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目标,需要赋予其更多的内涵。

  在这一方面,我市着眼于未来,站在更高起点建设理想中的城市。充分利用“黄河入海”、“大美湿地”自然生态特色,树立“精明增长”“精致城市”理念,始终坚持规划引领,以工程建设和精细管理推动城市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不断提升城市档次。具体来说,启动了新一轮《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起草了《关于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实施意见》,加快构筑“一主、一副、一次三组团、多地区中心”的城市格局。同步启动了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在水资源布局、综合交通体系、产城融合、城市风貌特色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着力打造居住之城、生活之城、工作之城。

  城市建设既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注重精明增长,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努力打造市民满意的城市、人才向往的城市、游客点赞的城市、投资者称道的城市。目前,全市绿地率达到34.9%,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6.6%,林荫路推广率达到84.6%,中心城区现有各类公园游园147处,绿化总面积4185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5平方米。

  这一话题引起不少代表热议。采访时不少代表表示,“现在的东营越来越美,小区周边建设了不少小绿地、小公园、小广场,出门就能见绿,还能健身。”马新江代表说:“建议全力助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坚持精建细管、完善功能,提高城市建设管理规范化水平,着力打造生态品牌,持续改善东营市民的工作生活环境。”

  湿地之城再出发

  为湿地之城筑梦,东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基于湿地资源的巨大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1983年建市初,我市就把城市建设定位为“湿地之城,生态之城”。3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将其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民生工程,不断加大力度,采取多种形式保护湿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突出规划引领,开展水资源配置利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等专项规划,科学编制中心城水系连通、水循环利用和水生态治理方案,完成湿地城市总体设计。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年内贯通登州路、菏泽路等5条中心城水系。同时,实施以水工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修复湿地3万亩。

  对此,中共界的一位政协委员在讨论时建议,应健全规章制度,推动湿地城市建设有法可依;坚持生态优先,推动湿地生态恢复和综合整治;注重科学规划,推动湿地资源合理开发;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湿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让湿地和城市更加融合,我市开展了湿地修复项目研究,编制湿地入城三年规划,对中心城现状湿地、河道、水系、湖泊、水库、坑塘、藕田等水面湿地进行改造提升。结合当前湿地现状,我市正在积极打造“三纵三横”,辛安水库片区、耿井水库片区、现代渔业示范区、生态新城片区、胜利街道北部片区等5个湿地特色风貌景观片区,织密中心城生态湿地布局网,提高湿地覆盖率。

  湿地之城,与众不同。保护湿地,东营一直在路上。入选“国际湿地城市”只是一个起点,重要的是这张国际名片能引进国际先进的湿地保护理念,让这座湿地城市更加富有生机活力。

(记者 李怀苹)

(责任编辑:张馨月)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