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塌陷地变成绿色发展新高地

  齐鲁网8月27日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山东的国土塌陷面积有100多万亩,立足绿色发展理念,治理塌陷问题,山东既讲面子又重里子,把环境治理与产业培育结合起来,不光打造天蓝水绿林青的生态福祉,还把塌陷地变成经济发展新高地。

  捕掠鸟影,是菏泽巨野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摄影发烧友姚继平的一大爱好。为了这个爱好,前些年,他没少往外地跑。这两年,家门口人工湿地上的鸟多了,他出远门的次数就少了。姚继平说:“原来拍的时候,鸟的品种很单调,现在越来越多,估计有十几种。”

  菏泽巨野县龙堌镇的这片湿地,原来是国内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地。三年间,山东能源新矿集团拿出三个亿,按国家级湿地公园标准,深处蓄水,浅处复垦,2万多亩的沉陷区,湿地水网、绿色林带和高标准农田相交织。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董事长张若祥表示:“如果只从我们企业效益的帐本出发,塌陷地肯定治理不好。所以近几年来,在治理的过程当中,没有考虑投入这块,想着实实在在地把这个项目做实,不能做成面子工程,要给当地留下一笔绿色的财富。”

  搞农业合作社的孔令芳,就被这笔绿色财富吸引住了。为了能承包下这里的25个蔬菜大棚,最近,他几乎天天往这里跑,即使承包价格比外面高一倍,他也没犹豫。孔令芳认为,环境好,种出的绿色食品比市场上的价格高出一到两倍。

  除了孔令芳这种承包大户,附近500多名村民也在这里干上了养护治理。新生态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也改变了当地产业结构。在这片湿地周围,巨野县今年也拿出钱来,改造水系,扩大湿地面积。巨野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永革说:“我们全县原来的湿地面积不到三千亩,现在超过了三万亩,用了三年的时间增长了十倍,我们开始重新调整产业规划,打造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

  从矿山开采的塌陷地到绿色发展新高地,在山东以生态恢复和产业重建为目标的环境治理工程,已经在各地的采煤塌陷区上全面展开。济宁邹城的太平镇塌陷区,现在已经成了当地最大的优质鱼和食用菌的产业基地,每天从这里卖出去的食用菌超过了150吨。邹城太平镇塌陷地治理指挥部负责人常广杰表示,把塌陷地充分利用起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当地的环境。

  既重视环境治理的“面子”,又重视绿色发展的“里子”,按照山东塌陷地治理的时间表,到2025年,全省百万亩塌陷地要全部完成治理任务。

(责任编辑:徐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