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找苦吃”的返乡青年加点“甜”

  近来,江苏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的80后返乡创业青年魏巧的故事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通过数字化管理,她不仅种植了2万多亩水稻,成为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还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变身乡村振兴“领头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魏巧的新时代“新农人”故事还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多地区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先后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持续丰富并优化创业服务等措施,助力其实现高质量就业,也助力乡村集聚英才。据官方数据,新时代十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澎湃浪潮中,累计有1120万人返乡回乡创新创业,其中不乏青年大学生。

  随着农村创新创业就业环境持续改善,返乡创业浪潮蔚然成风。对于走进乡土中国深处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跳出他们的“舒适区”,学以致用,投身富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无疑值得点赞。他们的奔赴,不仅为乡村产业发展带去希望,还在农村人居环境和社会风气方面带去不少变化,为乡土中国注入新活力。

  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农业强国,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须厚植农村创新创业沃土,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完善助力他们发展的体制机制,合力帮助他们不仅能留下来,而且能发展好。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首先要跟上。相关单位要深入细致做好相关指导和服务,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另一方面,对有返乡创新创业意愿的青年,要引导他们洞察发展机遇,完善创业“方法论”,找到且找准合适的发力点。各地乡村资源禀赋不同、人文环境各异,唯有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让产业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因此,对有志于在乡村大展身手的青年来说,有必要引导其开阔视野、增强对市场环境与当地资源的“诊断”,找到自身兴趣、所学所长与资源实际契合的发展点。

  返乡青年创得好留得下,选对赛道及方向只是迈出第一步,后续仍离不开相关帮扶与支撑。比如,为返乡青年在乡村干事创业提供培训、信息、金融等系统性支持服务,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近年来,各地纷纷拿出真招实招,加强对返乡创新创业人才的激励,有的加强资金支持,提供专项人才培育计划和帮扶资金;有的发挥专家学者、企业家、致富能人等创业导师作用,鼓励各地整合各领域外部人才成立乡村振兴顾问团,加强农村创业人员的就业指导与培训服务等。

  说到底,一个地方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往往是“硬件”“软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返乡创新创业,既要优化改善人居环境,加强道路硬化、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创设宜居宜业的美丽环境和良好生态;又要当好创新创业服务的“店小二”,为返乡入乡人员就业创业搭建便捷的服务平台和施展天地,为他们提供立体的支持服务,以丰富、精细、人性化的服务托举他们的梦想,在广袤乡村成就出彩人生。 (黄 兰)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