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专业新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日,高校2023年高考招生政策陆续出炉。据媒体梳理,多所高校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新增招生专业,调整培养模式,为考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此前,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此次高招政策中的专业调整,正是学校落实前述改革方案要求、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当前,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需要,对学科专业进行优化、调整、升级和新建,呈现出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新特征。

  首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布局战略性相关专业。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多所“双一流”高校增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直面国家战略需求。其次,服务区域行业发展,增设重点领域紧缺专业。高校面向区域支柱产业,适应产业新发展,布局建设智能医学、生物育种、医工学、国际经贸规则专业等领域紧缺专业。再次,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设新兴交叉学科专业。高校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建设力度,探索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等新兴技术专业的学校数量明显增多。

  培养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和实现路径,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家近年来出台多项政策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此次高招政策中,也出现了一些新举措,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助力。

  一是以传统“荣誉学院”等为载体,集中式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高校普遍以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为依托,整合全校优质教学资源和平台,普遍实施“三制三化”(书院制、双院制、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教育模式,集中培养优秀学生。二是设立特色培养的“实验班”,贯通式培养行业拔尖创新人才。此次高招中,有高校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和纳米科学与工程两个“本博贯通班”,有高校设立“元班”,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三是新增“双学位”“联合学位”项目,多学科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通过整合校内外学科资源,探索跨院、跨校的联合培养模式,构建“基础学科+”的复合培养体系。例如,有高校新增多个小语种与国际贸易双学士学位项目,有高校增设“协和医班”。四是实行灵活宽松的转专业政策。此次高招政策中一些高校放低门槛,提高考生在选择专业时的容错率。如有高校提出“零门槛申请转专业”制度,在本科四年期间为考生提供三次转专业机会。

  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一体两翼”。高校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契合自身学科优势,动态调整优化学科设置。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中要“沉下去”,充分关注学生需求和学习体验,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翁秋怡)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