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市第七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会上各项决策部署,在东营区已成为担当奋进的生动实践:支持东营高新区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西城改造升级和环境改善、打造石油文化主题公园、推动油地校深度融合……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东营区认真落实“五个牢牢把握”“四个高”的工作部署,紧盯六个“争一流、走在前”的奋斗目标,聚焦城市、产业和油地校融合,集中抓好总投资1474亿元的307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永葆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的冲劲、干劲和拼劲,把“石油科技之城、活力宜居之地、教育满意之区、吕剧文化之乡”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聚焦城市更新:突出规划引领,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市
东营区强化经营城市理念,突出规划引领,实施大片区、圈层式更新,盘活用好存量资源,确保做一片、成一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卫生惠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5所中小学改扩建、5家医院改造提升、4个公园建设和21条道路建设,促进城市能级跃升。
东营区全力建设“创新创业之城”,实施总投资45.9亿元的17个“双创”平台项目建设,依托东营科教园区推动科教城融合,制定楼宇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改造提升济南路、万达街区等重点商圈,抓好新城吾悦广场等项目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以生活性物流为主的中心城综合物流园、以生产性物流为主的黄大铁路东营西郊物流园区。
聚焦优势产业:发力“链条”经济,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东营区全面落实链长制,实施总投资326.6亿元的97个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推动化工产业园总投资120亿元的亿科、神驰两个新材料产业园落地开工,抓好东营高新区科创小镇、智慧油服产业基地等载体建设。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强化“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重点培育专精特新、高成长型、瞪羚企业。
同时,东营区大力支持威飞海洋、天东制药等骨干企业扩规提质,海科、德仕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做大做强,推动海工装备、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规模膨胀。重点抓好43个工业技改和“优势产业+人工智能”项目,对35家企业开展智能化诊断。支持企业积极参与RCEP和“一带一路”共建,抓实“双招双引”一号工程,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聚焦油地融合:不断开辟深度融合新路径,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样板区
以油地融合框架协议为基点,东营区进一步深化产业共育、科技共享、人才共用、城市共建、社会共治。研究产业服务与合作的切入点,推动全“油”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支持地方企业与油田共拓新能源“蓝海”,推动石化总厂与区属国企开展混改。加快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公共创新基地建设,支持油田和松山湖实验室共建先进节能技术和材料研究院,建好用好产学研创新基地,推进与石油大学战略合作,释放油田、石油大学和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创新潜能。
东营区出台人才共用政策,畅通油地人才工程申报、双向挂职、用工统筹等通道,组建区人才发展集团,做强人力资本产业园,上线“人才有价”评价平台和人力资本产业大数据平台,为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和油田高端技术人才在地方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服务。
聚焦民生福祉:厚植为民情怀,持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东营区强化民生改善,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兜底安置、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等工作,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设区人民医院托养中心和6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推动普惠托育服务向社区延伸。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力争区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完善龙居社区党建引领、公共服务、产业配套体系,打造黄河滩区安居富民新标杆。
紧绷常态化疫情防控弦,东营区积极构建完善通道管控、人员随访、核酸检测、应急演练等全闭环链条,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善重大灾害各项应急预案,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守牢安全底线。
(记者 商雅雯 通讯员 薛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