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治理水平,关乎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这份责任出发,我市在城市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夫”,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多部门联合协作建立起一套以日常巡查为主,专业巡查、重点督察和市民反馈相结合的新模式,确保发现问题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截至目前,2251件城市建设管理中群众反映突出的市政设施损坏、垃圾倾倒、违法建设等堵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城市管理实现精细化、长效化、智慧化。
东城万达广场北侧纬四路人行道花砖表面破碎、起砂,经督办后,重新铺设了彩色沥青路;
济南路商业大厦公交站台破旧,影响市容市貌,经督办后,站台重新进行了镶贴美化;
黄河路与登州路交叉口往东100米北侧秋月湖木栈道缺失破损严重,经督办后,现场面貌焕然一新;
西一路(南一路至北二路段)西侧,行道树支撑捆绑铁丝勒进树体内部影响树木生长,经督办后,立即将铁丝拆除;
……
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关乎民生的细枝末节。
聚焦城市顽疾,按照“力量集中在一线、巡查督导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工作法,我市实行“马路办公”,每周至少三天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中心城区城市街道、背街小巷、街头游园、居民小区、建筑工地等进行管理巡查,当好城市“啄木鸟”。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全部录入台账,印发督办单,督导相关责任单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并按期反馈。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回头看”为补充方式滚动督导。2021年,先后印发督查通知单59期,督办问题543件,销号办结532件,整改完成率达98%。
中心城区横向跨度大,旧城区历史遗留问题多,城市精细化管理存在不少差距。
针对这一问题,市住房城建管理局联合东营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成立中心城城市管理巡查督导组,建立起城市巡查、问题督办、整改跟进的巡查督导机制,当好城市“监督员”,倒逼相关责任单位落实好“绣花式”城市管理。
2021年,我市开展了共享单车摆放秩序、道路围挡、道路照明、户外广告、文明城市测评、木栈道、马拉松赛道沿线市容市貌等专项巡查活动,为相关部门提高预警信息,大大提高了督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开展城市窨井盖专项整治中,工作人员发现城市窨井盖问题隐患较多的现状后,及时提请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窨井盖管理的十项措施》,在全市范围开展城市窨井盖专项整治,加快全市窨井盖普查建档,探索加装二维码电子身份铭牌,推广“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管理模式,守护老百姓“脚底下的安全”。截至目前,已排查整改问题隐患12000余条。
人民城市人民建,城市管理离不开全民的参与。我市还充分运用物联网、5G、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城市管理与市民的“指尖互动”平台,引导全民参与,当好市民“大管家”,有效解决城市巡查力量不足问题。
“中南世纪锦城29幢楼北侧临时垃圾堆放点围挡不严密,垃圾清运不及时。”家住中南世纪锦城的一位业主在上班途中,随手将这一幕拍下来上传到“东营市民管家”微信公众号的“随手拍”板块。令这位业主没想到的是,这一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去年,“随手拍”作为“东营市民管家”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应用正式上线试运行,因流程简单,处理迅速高效,受到市民一致好评。“这等于是建了一支‘全民城管队伍’,我们通过发红包等形式激励市民随时将发现的问题拍照上传,办理结果第一时间反馈。”市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杜艳英介绍。自实施以来,累计处置市民上报问题3万余件。
同时,我市还将巡查与网格管理互动,建立起与民生热线、社区网格员沟通联络机制,对市民反映频率高、热度高的问题,实行会商办理,打破原来单线工作模式,既整合了资源,又利于精细管理。截至目前,已开展会商20余次,解决社区居民问题335件。
(记者 李怀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