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市直驻广饶县下派工作队:整合优势资源 打造特色品牌

  强乡村必先强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市直驻广饶县下派工作队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农业产业振兴,推动帮扶片区农业集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品牌建设迎来新进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创新境界,为实现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建区域帮扶新模式 打造现代农业“样板区”

  立足帮扶片区实际,整合片区农业资源优势,把园区建设作为现代农业的“门面”和“样板区”,推动帮扶片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运营。

  发挥帮扶村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规划建设总投资1700万元、占地440亩的北张淡村、封庙村、荣庄村、刘集后村4个现代化高标准冬暖大棚园区,提供务工岗位150余个,增加村集体收入58.5万元,带动村民增收270万元,实现党支部政治引领、合作社抱团发展、群众能动作用的有效融合。围绕打造果蔬“新六产”特色小镇,概算总投资2000余万元,规划建设“淄润”“清源湖”“诺森”等多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以东河口村为基地,小刘桥村、码后村、央上一村产业联动,并辐射带动周边20余个村居的片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项目发展。

  叫响名优特色新产品 擦亮特色产业“金招牌”

  整合片区优势特色资源,围绕品种、品牌、品质三方面,把发展重点放在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上,推动独具特色和地域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

  聚焦稻庄草莓特色产业品牌,打造总投资1300万元的草莓核心产业园,建设高标准钢构草莓大棚40个,示范带动周边区域规范种植草莓4000亩,年新增效益3亿元。

  充分发挥大王林地资源优势,创新试点“林——药”种植模式,推动帮扶村成立“广饶县大王红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帮扶片区林下闲置土地100亩,投资40万元试点种植藏红花种球2万斤,用工高峰期可提供劳务岗位100余个,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并计划再投资43万元,建设“广饶县大王红农业专业合作社藏红花无土培养基地”,协助合作社研发生产更多的延伸产品,通过“先合作、再创新、后自主”的方式,进一步帮助村委将该产业做大做强,待藏红花产业具备一定规模后,注册大王镇地理标志商标,打造“红花小镇”,为大王镇新增农业亮点名片。

  催生产业发展新业态 唱响三产融合“协奏曲”

  以产业兴旺为引领,着力补齐延伸帮扶片区产业链条,以“接二连三”助推园区产业融合,催生发展新业态,闯出乡村振兴新天地。

  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帮扶思路,整合散户经营区域,建立齐笔产业标准化体系,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成功推动大王镇总投资1.5亿元的齐笔文化产业园——“齐笔文化博物馆”项目。在帮扶村建设100千瓦布式光伏设备,预计每年发电18万千瓦时,增加村集体收入7.6万余元。打造小刘桥村“金桥”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计划建设总面积3500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并配套建设民俗馆、文化旅游等产业配套功能区,努力打造集绿色采摘、乡愁记忆等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示范区,书写“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的示范区建设“广饶模式”。

(记者 王雪 通讯员 高锐)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