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河口街道八吕村:打造家门口的“汽车城” 跑出集体增收加速度

清晨的河口区河口街道八吕村,众多品牌4S店分布于村东,陆续开始营业,明亮宽敞的展厅内摆满了各个品牌、不同档次的汽车。原本破败的城郊村,通过实行“三变”改革,积极发挥城郊优势,盘活资源、吸引资金,把原来一片脏乱差的马路边,变成了家门口的“汽车城”,变成了年底分红的“摇钱树”,跑出了集体增收加速度。

八吕汽车城项目主体工程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150亩,规划展厅20多个,停车位300个,可招商容纳1000余台汽车的摆放。八吕汽车城运营中心经理李春霞告诉记者:“经过这几年的积极运营,目前入驻了现代、别克、福特、丰田等热销品牌。今年启动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共投资280万元,规划7个展厅,共1800平方米,目前已经全面竣工正在对外招租。”

而几年前,路边却堆满了建筑垃圾,行人走过漫天飞土,村民们意见很大,对村“两委”也充满了不信任。一堆堆的建筑垃圾,成了村里的老大难,到底怎么解决?在河口街道党工委的帮助下,该村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村里终于想出了办法。八吕村党支部书记董子虎告诉记者,为了改善脏乱差的环境,壮大村集体收入,“我们村‘两委’想充分发挥城郊的优势,通过‘三变’改革的模式,建成汽车交易市场。”

但这一想法刚提出,就遭到了村民的怀疑。“每股要投资近3000块钱,村‘两委’规划到底这个事儿行不行?这在八吕从来没有过,在城北建起来后没人来怎么办?我们入股的钱不就打水漂了吗?”八吕村村民董国利的一番话代表了很多村民的心声。

面对质疑,八吕村村“两委”拿出了可行性报告,做了市场分析,积极地宣传发动,最终502名村民入股,每人投资2600元,参股率达到99%。借着“三变”改革东风,八吕村成立了置业、劳务、土地、旅游四大股份合作社,置业股份合作社继续推进二手车交易市场项目;土地股份合作社盘活土地,引进安城驾校入驻,在八吕形成了学车、买车、装饰、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的完整汽车消费产业链条。劳务股份合作社充分发挥村办企业作用,承揽建筑工程总金额1650万元。2020年八吕村各股份合作社预计将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董子虎告诉记者:“‘三变’改革恰逢其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盘活资源,吸引资金。通过党支部引领,群众积极参与,合作社运营引进企业,村集体收入和老百姓分红会逐年增加,尤其是项目成功分红之后,老百姓对村‘两委’的认可程度也大幅度地提高。”

通过“三变”改革,八吕村加速整合村集体和个人的资源、资金、资产,成功实现了集体和“股民”的“双增收”,也成为了河口街道改革创新的典型,更是给其他村庄的“三变”改革创出了经验,走出了路子。河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万来表示,农村“三变”改革是提速乡村振兴重要方式,“对村里想真正干点事儿、能成事的,街道将会给资金、给政策,全力支持各村发展,积极探索通过‘三变’改革发展优势产业新路径,全域推进‘三变’改革工作。”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自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以来,河口区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承接载体,在股份合作社成立的基础上,试点镇、村结合实际选好发展方向,解决发展资金、发展产业的问题,再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指导,深入挖掘自身发展优势和特色,找准适合发展的主导产业,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找出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巴晓霞 胡俊如 郭贞)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