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读《梁家河》 谈成长成才”研讨会发言摘登(二)

践行初心使命 做“忠诚、崇实、专业、担当”的媒体人

——东营日报社“读《梁家河》 谈成长成才”研讨会发言摘登(二)

扎根泥土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蔡文龙

  利用两天时间,读完了《梁家河》这本书,这本书用纪实的方式,再现了习近平在延安梁家河下乡磨炼成长的故事,时间跨度7年,从习近平15岁到22岁,人生最宝贵的青少年时光,全部留在了梁家河。

  认真阅读后,内心对习近平增添了很多钦佩之情,也解开了一些心中的疑惑。譬如,早些年,全国广大农村推行“厕所革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当时,心里还纳闷,习近平总书记日理万机,怎么还关心这么细致的工作,还亲自做了很详细的部署安排。读完书后,心中豁然开朗,原来习近平就是一个建“沼气池”的高级专家,做成了当初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为了建成这个沼气池,习近平多次实地测验,远赴四川考察,最可贵的是,冒着严寒挖土方、排查故障,“一股粪水立即喷射出来,溅了他一脸,习近平用手抹了一把脸,顾不上洗,重新接好管子”。看到这里,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就是习近平的成长经历,一个扎实肯干、苦干,又会巧干的农村人,当时周围的人感觉习近平能成大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成为党的总书记的习近平,始终没有忘本,习近平把对黄土地的浓郁深情,对黄土地的深刻理解,都化成当前中国最有效最接地气的国家政策,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每项政策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习近平当年为之奋斗的影子。唯一不同的是,在梁家河时,他的工作着力点在延川县在梁家河,现在是全中国,整个中华民族,也实现了“不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这个充满温情的铮铮誓言。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是呀,农村天地大有可为,中国每次历史剧变、每步重大改革,都是从农村开始的,从革命时期的农村包围城市,到建设时期的凤阳小岗村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都是以星火燎原之势燃遍全中国,才成就了当今世界强大的中国。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关注农村,没有理由不去扎根基层,我们更得关注农村,关注“三农”,真正用心去了解涉及农村的国家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用心去体会农民群众的内心世界,从这片最有情感的土地里不断汲取力量,不断增强自身能力。

  读完《梁家河》,躬身自问,我们的成长都经历过什么样的苦难,对工作真的尽心尽责吗?在如今的年代,我们没有机会再去经历习近平当年受过的苦和累,但是扎根实际、精心研究、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当感觉很累的时候,没有抱怨,没有焦虑,而是静下心来,认真总结,看看能否有更好的工作方法,如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当感觉迷茫的时候,没有虚度,而是静下心来,找几本好书阅读,就像当年习近平走到哪里都带着书,抽空就看书学习那样。

唱响青春之歌

李 成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通读全书,感受到的是习近平直面挫折逆境、在磨砺中成长的奋斗精神;感受到的是习近平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的不懈追求;感受到的是习近平在实干中树立人民情怀、为民办实事的坚定信念。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在奋斗中唱响青春之歌。

  首先要树立远大理想。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作为一个不满十六周岁的青年,在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下,没有任何抱怨和气馁,依然坚定了依靠党、跟党走的方向与目标,坚定了理想和信念,并为之奋斗一生。从担任梁家河村大队支部书记开始,他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实。我们新时期的党员干部,生长在和谐稳定、衣食无忧的和平年代,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向前。

  其次要发扬奋斗精神。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梁家河工作学习期间,习近平带领乡亲们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建成了陕西省的第一个沼气池,还建成了第一个淤地坝,直至多年后他再次回到梁家河时,还被大家骄傲和自豪的提起。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学习这种以干克难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

  还有要锤炼过硬本领。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上山放羊,习近平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无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

  最后要加强个人修养。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在习近平看来,好的书籍不仅能给你启迪,也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沟通的方式,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

把梁家河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刘 洁

  我读完《梁家河》,深切的体会到要想成功,要想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时刻保持奋斗。只有不断地奋斗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取得成绩。

  奋斗需有处变不惊的定力。习近平初到梁家河,巨大的生活落差及迷茫、苦闷等精神压力席卷而来,历经短时的彷徨、他便决心“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于是,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成为他汲取思想养分、丰富精神世界的方式,帮当地群众兴办实事、好事成为他提升能力素养的“大练场”。在这个小村庄里,他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

  这让我想起刚开始工作时的样子。记得我从报社网站技术岗位转到网站编辑岗位的时候,因为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的,对于如何从事新闻工作头脑一片空白。特别是对于新闻从业者必备的专业技能,我没有扎实的经验积累。刚刚从事编辑工作时,也常常夜不能寐,处于迷茫和苦闷的情绪之中。怕自己不能适应工作环境,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由于没有像其他同事那样有较长时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历,我有很强的落差。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彷徨,我决定振作起来,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学苦练。经过几年一线网站编辑工作的历练,现在我已经具备了网站编辑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在各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奋斗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是他的奋斗史、成长史,是他恪守为人民奉献信念的来源,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的“推进器”。而我的成长也是长期的、艰辛的。我现在工作于北部县区部,对于我一个非山东籍的人来说,对东营都不是很了解,更别提对东营的县区。刚开始和同事跑县区的时候,每去一个地方,我都赶紧记下这个地方的名字,联络员的名字,以及这个镇的特色。回到单位再总结归纳:从地图上查看这个镇具体在东营的哪个位置;从《东营市镇域发展报告》查看这个镇的信息;以及同事提供给我的《垦利乡村概览》、《解构地域新闻》等书中搜索相关信息。对镇域的框架也渐渐清晰起来。

  作为新闻媒体工作者,我们在秉承梁家河精神上,也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梁家河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本职岗位做起,从日常的新闻采编工作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信仰和使命感,兢兢业业做好工作。我更要用心去感受、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真正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为民干实事中努力成才、在青春奋斗中砥砺前行!

常怀感恩之心

黄海霞

  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感触最深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自己不放弃,一直对困难不低头,一直为百姓谋幸福的那股拼劲和勇气。书中载有一份沉甸甸力量、壮志,还有信念。

  习近平一心想着他人。在梁家河插队的时候,习近平想出了很多发展的点子,如先后成立办起了缝纫社、磨坊、菜园,为乡亲们打了一口甜水井,开办扫盲班,把大家组织起来学习……习近平又常怀感恩之心。他将乡亲们对自己的好一一记在心间。他说,“我来梁家河这七年间,学会了很多东西,咱梁家河的群众无私的接纳我,帮助我,让我在这里步入社会、入团、入党,当村支书,我从这里出发,返城上大学。梁家河给我的一切,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一个人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除了要感恩父母、老师的养育、教诲之恩,更要感恩单位、感恩时代带给我们的这个可以发挥个人才能的平台。想一想,如果没有一份工作给予的精神和物质保障支撑着我们,且不要谈理想,可能一日三餐能否果腹都会成为问题。当然,有人可能说,我还有父母可以依靠,我还有家人,那当我们的父母老了,当我们有孩子,当他们需要我们去供养的时候,我们又可以去依靠谁?答案只有一个,只能依靠自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份工作,既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又能够服务他人、贡献社会,所以,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尽心、精心、专心地去对待自己的岗位及立足的平台。

  从书中,还读到了这句话也很受教育。“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的和善于团结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用他的话讲,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时时刻刻把他人利益放在心上。前段时间报社组织观看了教育片《“坑”之祸》,当时我内心触动很大。当我目睹到那200多米长的垃圾带,就连硕大的挖掘机行驶上去都像一只小小的虫子在蠕动时,心中是百感交集的,更是非常愤怒的。那样触目惊心的画面,就真实的发生在了我们身边,深10米的巨大垃圾坑,这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将会产生什么影响?这只是环境污染的一个小小缩影,如果能够时时警醒自己,不要只顾个人利益,做危害国家和他人的事情,如果做决定之前,多多为百姓利益考虑,少一些个人私欲,这样的坑就会减少或避免,为官不为百姓算好“利益账”,国家和人民终究会找你算一笔“惩戒账”。

  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站在什么高度,承担着什么角色,都应自始至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为了眼前蝇头小利、一己私利冲昏了头脑,这就要求我们要常常自省,时刻检视自己思想认识上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思想境界,要把他人事、大家事搁在心里。

成长 成才 成功

郭竞宇

  上大学的时候,母亲嘱咐我,不要浪费四年的美好时光,既要尽情享受校园生活,也要努力奋发好好学习。她曾对我说要我准备个四年计划,然而那时的我是个“目光短浅”的人,未曾将她的话真正放在心上,我已经不记得大一大二的寒暑假是如何度过的了,貌似去了一些地方参加培训,又貌似是在家里呼呼大睡……大学期间,曾为了努力拼一把考取期末奖学金,而刻苦在读书室里呆上许多天,也曾经天真地以为世界末日是真的,而懒于学习和做功课……我这大学四年有过开心快乐也有过失望与难过,但那都是青春的回忆,是我成长的一部分。

  时间过得很快,我大学毕业了,同时经历了就业求职的低落期。因为没有提早做准备,所以错过了秋季求职季。这是第一次我正视自己遇事没有提前规划的问题。我问我自己,我真的做好准备了么?我有为了达成某件事情做积极的准备了么?

  很快,验证的时机到了,我面对东营日报社的招聘做了积极的准备,也是我的幸运,这一年的招聘不限制专业,能给我个机会让我接触到媒体单位。但现实往往是不同的,初入职就发现自己大学里学到的根本不能够完全满足工作的所需,我面临个人能力急需的“成长问题”。

  幸而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我才能将大学所学与工作所需结合起来,慢慢地变得对工作得心应手起来。时间一久,我却发现我又陷入了大学时的误区,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同时期,又碰到了人事调动,从原来的技术部门离开,去了东营网的经营中心部门,面临大量的经营性的设计需求,爱东营手机客户端的运营管理等工作,我不能再等着领导安排工作,而是需要自己主动解决工作。因此认识到了时间规划的重要性,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工作事务,提高自控能力。得益于之前在技术部门练就的“本领”,面对新的挑战,慢慢地对经营中心的工作得心应手起来。俗话说得好,这正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砺能笃行,前提是“能”,关键在于“行”。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说过: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失败的教训在于疲疲沓沓,抓而不紧。只有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人,才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既不能贬低自己的能力,也不能骄傲自满,在机遇平等的今天,努力成长自己,不忘本心,成才成功不一定是最终目的,但是在通往这条终点的道路上,希望在自己变得更优秀的同时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知识与初心的碰撞

郑靖靖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梁家河》封面上的一句话。这本书讲述了习近平在梁家河村插队时的工作生活,再现了他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录了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

  一晚上读完这本书,我十分深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为民服务的初心。从一开始的城市农村之间的长距离,到后来习近平与百姓心与心之间的零距离,我看到了知识技术与全心全意奉献的力量。

  从神车沟的治理,到大胆探索办沼气,从成立铁业社,到打成甜水井,习近平在梁家河走的每一步都十分坚实,也十分艰难。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究其原因,我从习近平看的那些书和他想为老百姓办实事儿的心,找到了答案。

  “我做了大队支部书记以后,一直想找一点推动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有一天我翻到《人民日报》,当时头版有一条消息就是四川省很多地方实行了沼气化,我很兴奋,我觉得沼气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习近平身上有着普通百姓没有的对知识的渴望。承受着各方的压力,习近平仍孜孜不倦地学着,吮吸着书中的养分。而这些养分,让他成为百姓心里的“能人”。有学问、有能力的人很多,但只有这沉甸甸的知识与为民奉献的初心碰撞时,方可激发澎湃动能。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让习近平成为梁家河人心里的“靠谱娃”。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这样写道:“延安养育了我好几年,为延安老区农民做点事,是我们应该做的。”

  知识和奉献是丰富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赢民心、树威望的必由之路。对一名记者而言,亦是如此。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是句老话,道出了提高本领的重要意义。我也应该好好反思,增强“四力”不能坐等领导安排,而应主动出击,建立相对稳固的采访基地,及时搜集线索,写出高质量稿件。

  除了下基层学习锻炼,我们还应该好好读书读报提高能力。一月一次的研讨是规定动作,要求上进,自选动作更显重要。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方式,拓宽眼界,见贤思齐,不断充实自己。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名为《读书的无用之大用》的文章。文章告诫我们戒骄戒躁,平时认真读书积累,看似无用,但当量变超过一个度发生质变,将在一个人的素养、能力中呈现出来。

  除了学习,习近平一颗真心为民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认为作为一名记者,最重要的是要爱岗敬业,选择了一份职业,就要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和精力,不能偷奸耍滑,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生产新闻就像一条长长的链,一环扣一环。确保把自己的事完完全全做好,就是对别人负责,为别人工作铺路。

你努力走过的每一步,未来都算数

张馨月

  15岁到22岁,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孩子来说是高中到大学的时间,正值青春年华,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习近平将这宝贵的7年扎根在了陕北,和那里的人民群众融在了一起。从最初迷茫、彷徨的少年成长为理想坚定、充满自信的青年。从《梁家河》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习近平对待工作的很多宝贵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入学习。

  习近平抱着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的想法从梁家河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着“团结观”将自己融入群众、融入乡村,使他逐渐形成了扎根人民、团结群众的观念。克服在农村生活的种种不习惯和艰苦条件,将自己深深的融入到梁家河的村民生活中去。“近平这后生仁义”“不管多苦多累、近平一直拼命干,从不‘撒尖儿’”这是梁家河乡亲们给习近平的评价,他说:“我就是一个农民。”也正是他深入到梁家河的村民中去,才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想改变什么?抱着对老百姓的关心,带领大家建大坝、挖水井、修沼气池、办供销社,从村里的实际出发,一点一滴为村民更好的生活不懈努力着。习近平总书记作十九大报告时提到的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习近平的青年时代,使命感已经在他心中。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认识到我们的新闻面向谁?这需要我们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需要我们走进群众,去感受群众的心声和温度。展现老百姓的喜乐忧愁、追踪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政府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讲出更多更好的“东营故事”。作为一名新媒体编辑,虽然在新闻的后方,但是,依然要践行新闻工作者的“四力”,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所关心的,才能与记者写作的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编辑出更好的新闻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

  习近平当选为大队书记,就琢磨着为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做些什么。在梁家河沟口打一座水坝,提高了村民们的粮食产量;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面貌;发现身边村民的特长,建立铁业社、供销社、缝纫社,调动村民的劳动积极性,方便村民的生活,挖甜水井、办扫盲班。立足我们的岗位,要多想想我能为单位带来什么?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困顿,我能做什么?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推进,人们生活节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对我们新媒体编辑的要求和挑战也越来越大,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新闻素养、编辑素质,内容策划能力,还要向着一名“多面手”“全能型”编辑发展,掌握新媒体等网络传播技能,通晓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对新技术敏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更好地为新闻内容服务。

  一个青少年身上的精神和品质,影响了梁家河的人。“近平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强调知行合一的人”跟他一起知青的小伙伴这么说。“一碗水要端平”“要做行动上的巨人”“当干部要留住身上的泥土味”。曾经朝夕相处的小伙伴在习近平的影响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曾经的梁家河在他的关心鼓励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龄最小、地方最苦、时间最长”,习近平的经历成为我的榜样。小村庄梁家河是习近平读懂人民、读懂中国的源头,也是习近平不忘的初心。

  对标习近平的青年时代,自己有着太多的羞愧与不足,习近平的青年时代,让我仰望而感佩。人生有多少7年,7年能为身边的人带去那么多改变,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好的想法,最终落实在“实干”。我坚信,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你努力走过的每一步,未来都算数。

找到属于自己的“梁家河”

张 锐

  读完《梁家河》,感触颇深。它不似外国文学那样枯燥乏味,也不似古典文学那样晦涩难懂,而是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生动的情节、图文并茂的讲述了习近平在陕北七年知青岁月的点点滴滴。

  这本书封面上印的“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句话是习近平回到梁家河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诚然,梁家河是习近平演绎他知青岁月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他表初心、敢担当、攻坚克难、当表率,一个又一个故事诉说着他知青岁月的艰辛,但却是激情燃烧。常常听现在刚到乡镇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抱怨,乡镇太辛苦,农村工作好难。相比而言,现在的工作生活条件好得太多。其实,我们的“梁家河”就是在基层,在这片广袤的农村土地上。习近平在“梁家河”刻苦学习、锤炼党性、提升素质、为民服务、啃硬骨头打硬仗,那我们何不用自己基层党员的身份在属于自己的“梁家河”去演绎精彩的人生?

  一要常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梁家河》“修身”篇中讲到“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因此,学习应该是我们每个基层党员应该上好的必修课。我们既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又要学习网络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知识,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找机会多做网络技术方面的实践。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适应新时代融媒体环境下的工作需要。

  二要多锻炼,增强为民服务本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学就会,而是要经过不断锻炼的。“窑洞里长满了故事”通过讲述了习近平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来不断锻炼自己,真正的磨炼自己,真心地为民服务。在报社网络信息部,各项工作复杂琐碎,相互关联,要从技术全局解决问题,否则拆东墙补西墙,摁下葫芦起来瓢,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所以。在单位要利用有利条件,多站在长远角度思考问题,多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时间久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本领就强了。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武方圆

  《梁家河》讲述的是习近平与梁家河的故事。读完这本书感触颇多,我们看到了伟人普通而平凡的一面:从入团到入党,充满了艰辛,但他积极争取政治上的进步;他以“团结观”为突破口,撸起袖子在黄土地上做起了他的“大学问”;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他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坚定信念。

  梁家河缺少沃土粮食低产,人民食不果腹,习近平带领乡亲们打淤地坝。直到现在这块坝地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受四川使用沼气的启发,习近平带领队伍去四川考察学习,上世纪70年代已在梁家河建立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解决村民买农具及日用品不便利的问题,在村子里成立了铁业社、供销社;传统的石磨磨面费时费力,建造了使用钢磨磨面的磨坊;当地人畜共用一口井,不仅不卫生一旦受山洪影响便无水可吃,习近平便带领社员打了第一口井;生产力提高之后更要解决文化的问题,便创办扫盲班教村民识字……

  习近平诠释了党要从人民中走出来回到人民中去。只有走进人民群众中,才能明白人民需要什么从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梁家河》一书中看到青年习近平的成长和奋斗过程,被他身上那种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困苦、一心为民的精神所打动。我们都应该向总书记学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牢牢树立为人民、为祖国奋斗的信念。在梁家河的日子里,青年习近平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还组织乡亲们学习。他不仅坚持书本学习,还始终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在困难和艰苦面前不埋怨、不逃避、能坚持、肯担当;要懂得人生当奋斗,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时代的新媒体工作者,我认为工作上要坚持不断地学习业务,掌握技能,跟上潮流,与时俱进。我们要像习近平那样,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追求新知,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求知若渴的学生,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一个人的个体修养,不仅表现在外在的衣着打扮上,更体现在知识涵养和文化积淀上。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精湛的业务知识,娴熟的岗位技能,游刃有余,独当一面,担当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做一个新形势下合格的媒体工作者,为东营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