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语思】做好农村垃圾治理这道“必答题”

  小垃圾折射大生态,牵着民生,连着文明。生态美,环境美,既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关键性标志,更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美好向往。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是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部署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主攻方向之一,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迫切的工作,既大有可为,又必须积极作为。

  为进一步助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市政协以及本栏目记者组成的专题调研组,赴省内有关市开展了深入调研,与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研究探讨,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对策建议,全力助推我市做好农村垃圾治理这道“必答题”。

  工作现状:农村垃圾治理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近年来,我市聚焦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把农村垃圾治理作为重点内容,持续加大力度进行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实现明显改善,农村垃圾治理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农村环卫保洁体系不断完善。环卫运行机制持续完善。东营市实行县区城市管理部门统管,明确县、乡、村和环卫企业的责任,解决了各自为政和垃圾搬运问题。将村庄周边、公路铁路、河道沟渠等纳入环卫保洁体系,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环卫设施建设逐步完备。全市建设运行城乡垃圾转运站(收集站)97座,其中乡镇街道40座。按照桶车匹配、不落地密闭收运和日产日清要求,全市城乡配备垃圾收运车288辆。垃圾处理技术持续改进。积极推广使用生态循环治理模式和先进处理技术。垦利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焚烧处理+发电工艺,同步采用先进技术对废气进行联合净化,确保排放达标。保洁力量得到加强,我市基本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全市共有7272人的农村保洁队伍,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监管持续强化,我市实行月暗访制度,每月对全市各县区、各乡镇街道进行暗访检查,对作业企业按照考核结果拨付作业经费,对工作不力的乡镇街道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资金投入更加多元,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采用独资、合资、BOT等形式,加大对农村垃圾治理的资金投入。我市农村保洁员工资由市县乡三级按3:5:2比例承担,市财政每年列支1636万元专项经费予以补贴。

  初步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垃圾治理模式。我市结合农村实际,根据不同类别垃圾特点,积极探索实施系统化、高效化治理模式。一是生活垃圾。在收集运输上,通过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体系,覆盖了村庄及周边各个区域。在处理模式上,选择符合农村实际和环保要求、成熟可靠的终端处理工艺,推行卫生化的填埋、焚烧、堆肥或沼气处理等方式,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方面,制定《东营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全面规范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将建筑垃圾长期消纳场、装饰装修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的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农业生产废弃物方面,积极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经济高效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建设一批畜禽粪污原地收储、转运、固体粪便集中堆肥等设施和有机肥加工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机械还田和饲料化利用,实施秸秆能源化集中供气、供电和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供热等项目。目前,我市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建率达到97%,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4%。东营市胜邦城肥处理中心以粪便为主要原料,秸秆为辅料,采取先进工艺进行处理,最终制成有机营养土还田,实现了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处理目标。

  存在问题:农民主体意识不强 垃圾分类推进缓慢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垃圾治理问题短板依旧凸显,迫切需要采取综合治理行动,加快补齐农村环境短板。

  农民对垃圾处理主体意识不强。部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生态价值观念滞后,生活习惯落后。农民对垃圾产生的危害了解不够,对垃圾处理比较随意,有时不对垃圾进行分类,仍然采用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进行简单的填埋、临时堆放或者无规划焚烧。农民对垃圾分类把握不准,仅凭个人知识无法进行正确分类处理,更多从经济角度考虑,将无直接经济价值的混为一体。

  农村垃圾分类推进缓慢。我市垃圾分类在2017年初进行过试点,但没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各类垃圾缺少系统的统筹管理,某些工作虽然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如处理终端的生活垃圾、园林垃圾、医疗垃圾等处理厂已建立运行,但是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有效的运行模式,集中表现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设施设备配备不完善。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我市2018年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为1850吨,但实际日处理量仅为1500吨左右,处理能力明显不足。垃圾转运站建设不到位。垃圾中转站大部分设计标准较低,普遍存在未设置隔离绿化带、排风除臭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部分县区垃圾收集设施配备不达标。个别县区存在垃圾收集设施仍由村居等配备的问题,未纳入运行经费。部分镇街环卫设施缺乏整体规划,垃圾转运能力不适应当前生产生活需要。

  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投放不足是当前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拦路虎”,要想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必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前农村垃圾治理的环保资金比例较小,资金不足直接影响到彻底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

  机制体制还不健全。现阶段对垃圾处理的运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呈现的主要特点是:主体个体分散化,处理使用的技术单一,相对落后,处理过程简单随意,还存在环境污染等。现有的运作机制大部分都是基于城区垃圾处理,实际运用到农村时就无法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对策建议:因地制宜破解垃圾资源化利用困局

  拿出真功夫,不折不扣完成三年专项整治任务。坚持高位推动,严格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把手”责任制,对标三年整治方案,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注重发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牵头作用,上下配合,合力攻坚,共同营造全方位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注重运用专题化行动方式,如“百日清扫”、“露天焚烧治理”、“水域环境集中整治”等,积小胜为大胜,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层层推进。切实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建立起财政补助、乡村出资、村民适度缴费(投工投劳)的多渠道投入机制,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探索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

  确保高质量,因地制宜破解垃圾资源化利用困局。一是源头分好类,政策激励推动源头分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指明了方向。可推行浙江省金华市“两次四分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置模式;也可就近建立“垃圾回收兑物(款)超市”,群众以分拣的垃圾兑换相应的生活品或现金;还可尝试垃圾回收积分制,达到一定积分就赠予一定物品等,逐步引导农民养成垃圾分拣分类的习惯。二是及时转运走,制度规范推动垃圾收运可按照“四分四定”原则,即分类投放要定时、分类收集要定人、分类运输要定车、分类处理要定位,推进农村垃圾分类由粗分向精分迈进,管理向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迈进。要逐步建立完善农村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数字化管理、法制化保障的工作机制。扎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相关立法工作,使之步入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轨道。要将规范同步纳入村规民约,用村民的共同约定规范村民行为。三是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好,技术支撑推动综合利用。必须进一步明确垃圾处理也要高质量,在提高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能力上下功夫。要按照农村垃圾资源化开发、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管控理念,围绕垃圾集散、分拣分级分类、物流及物联、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等关键产业链、价值链环节,推进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和应用,集中推广成熟做法、技术路线和建管模式。

  记者短评:

  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无疑是一场“革命”,它改变的是农民的生活习惯。由于村民长期养成了垃圾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的生活习惯,要想改变村民习惯,就要让村民明确自己是农村生活环境的主角,变“要我治理”为“我要治理”。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垃圾分类体现了国家的文明程度,城市的管理水平,民众的素质高低,所有要从市场、法律、制度、宣传等各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攻克工作中的堵点、难点,让垃圾分类制度在各地顺利建立推广,成为日常生活新时尚。

  要提高垃圾处理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垃圾”就是宝贵的资源,而与开采天然资源进行加工提炼相比,垃圾再利用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和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更低。

  别让城市垃圾给农村添堵。城市垃圾大量转移至农村地区的危害是巨大的,它直接恶化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破坏了自然生态。有的城乡接合部几年之内便出现了堆积如山的城市垃圾;有的分布于乡村的沟渠河塘已逐渐被包括来自城市的垃圾所填平;有的山区的沟壑也成了城市垃圾的天然填埋场。因此,治理农村垃圾污染,不能仅仅把目光盯在农村自身,还必须阻断城市源源不断流向农村地区的垃圾。

栏目主持人 王敏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