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语思】我市率先在全省举办首届乡村振兴传统技艺技能大赛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传承传统技艺技能,人才尤为重要。为引导和发动我市各领域乡土人才带动传承传统技艺技能,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联袂举办了首届东营市乡村振兴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大赛以“匠心传承,技能富民”为主题,从6月份开始,历时近5个月的时间,成功举办了涉及水煎包、烧鸡、凉皮、剪纸、泥塑、面塑、砌筑、苇草编、大闸蟹、海参等10项特色赛事,共有123名选手参加。参赛选手既有老一辈手艺人又有新时代的传承者,充分展现了选手的技艺技能,激励了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展身手。

  11月1日,首届东营市乡村振兴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在垦利区蓝海汇洲大酒店完美收官。经过激烈角逐,王强等10名选手获得一等奖,授予“东营市技能状元”称号,奖励20000元;李金平等20名选手获得二等奖,奖励5000元,崔宪红等30名选手获得三等奖,奖励3000元,董云刚等63名选手获得优秀奖。本期栏目记者将带读者一同感受传统技艺技能的魅力。

  特色美食:舌尖上的东营

  文化与美食承载着千年底蕴,东营美食兼具四方特色,不仅是一道地方风味,还是一种技艺技能,它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儒商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金黄酥脆的水煎包、醇香入骨的烧鸡、酸辣爽口的凉皮,皆传承东营历史美味,引得四方宾朋慕名而来。

  水煎包,是东营特色传统风味小吃,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此次水煎包制作大赛更是高手云集。水煎包制作二等奖获得者李金平从事本行业20余年,所带徒弟20余人都熟练掌握水煎包制作技术,她对水煎包怀有极大热情,她说:“我要不断将‘打包子’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利津水煎包走出东营走向全国。”

  “烧鸡制作大赛”也毫不逊色,继承鲁菜传统工艺,汲取南味北菜之精华,比赛开始就进入白热化阶段,有的选手使用高科技设备,确保烧鸡酸碱度保持平衡;有的选手在老汤中加入花椒、八角等大料熬制,熏制时受热均匀,鸡肉原生态气味不外露,保证烧鸡味香。“通过比赛,切磋了技艺技能,同行间也有了深入交流,自己收获很大,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们这次展示自我的机会。”烧鸡制作大赛冠军赵锦江从事烧鸡制作近40年,他告诉记者:“我们家族烧鸡制作源于1912年,我在传统烧鸡制作的基础上融入了现在的保健理念,还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烧鸡制作经验和保鲜包装技术,让我们的烧鸡飞向全国各地食客餐桌。”

  凉皮,东营市特色美食小吃,有着“筋”、“薄”、“细”、“穰”四大特色。“凉皮制作大赛”上,10号选手,蒸前蒸屉中刷一层油,大火蒸出来的凉皮薄而不断,透亮有弹性。1号选手的凉皮、配菜,大小粗细均匀,大同小异的香醋、酱油、辣椒油等10余种小料,搭配有着无上讲究,每一碗都是酸、辣、美的完美调和。

  传统手工艺:谋生亦谋艺

  东营传统手工艺文化来源于民间、繁衍于民间、传承于民间、兴盛于民间,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文化形式,同时也是展示新时代乡村振兴文明实践成就的重要窗口和标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面塑,被人们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一个故事或一个情景,均可通过面塑展现出来。比赛场内,1号选手的作品“党旗引领,乡村振兴”驻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亲切交谈,切实了解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切实所需。其他作品既有农民金秋季节粮仓满满喜获丰收的场景,又有互联网商业赋予农村新面貌的表达,充分展现了在党的引领下,农村农民生活欣欣向荣的景象。

  陶艺泥塑,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是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4号选手,运用服装艺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旗袍样式的盘扣栩栩如生;10号选手塑造的元谋人泥塑,经过摔打、揉、雕、塑、捏等手法,在选手手中仿佛被注入了灵魂。

  苇草编,是东营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位于渤海之滨的东营拥有天然芦苇草场50万亩,是山东苇草编手工艺品的重要产地。从谋生的手艺,变成时尚臻品。比赛场上,有的选手采用乐安苇编技艺,编织成“2019 福”的字样,喜庆新中国70周年。

  剪纸,方寸之间有着百般变化,浓缩了千年的文化缩影,东营剪纸交融于人民的生活之中,是东营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井、芦苇白鹭、大闸蟹、黄河鲤鱼与美丽东营主题融为一体,选手运用分镜的呈现方式,充分展现出东营本地特色。

  “砌筑”是一项兼备智慧与操作力的应用技能,参赛选手采用“一顺一丁”的砌筑方式,完成符合规范的c型直墙砌体。选手将砖紧贴标线精准放上,期间使用评水值、皮数杆等工具,既保证平衡度,又保证砌体的皮数、灰边厚度一致,体现着专注、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

  水产养殖:感受海洋的味道

  我市地处黄河入海口,黄河冲积使这里拥有广阔的滩涂面积和浅海海域,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黄河口大闸蟹,作为名贵淡水产品,在东营海河交汇的独特生态环境下,生产的螃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2004年我市试养海参成功,从无到有,再到成为国内单片养殖面积最大的标准化海参养殖基地,黄河口海参一跃成为东营十大名优农产品。

  别开生面的赛场上,20位选手集称重、捆绑、烹制、养殖技术答辩于一体,120只大闸蟹、40只海参经过捆绑、烹制后,大闸蟹色泽金红鲜亮、黄满膏肥;海参烹制后,出皮率高且肉质厚实有弹性,筋宽饱满;答辩场上,参赛选手围绕养殖管理、苗种技术进行阐述,借助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使黄河口大闸蟹、海参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这次大赛评分标准很科学,比赛程序也很规范,组织工作公平公正,大赛结果合法有效。”渤海公证处公证员宋歌介绍,为保证大赛的质量与水平,大赛组委会从组织报名、竞赛内容、竞赛标准、计分方式、评委评分及公证员监督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聘请各领域专业人士科学设置竞赛与评分标准;针对不同赛事的特点,在水煎包制作、烧鸡制作、凉皮制作大赛中设置大众评委投票评分环节;聘请山东省东营市渤海公证处对所有比赛进行了全程监督,确保了大赛的公平公正性。同时,为加强大赛的宣传效果,将网络投票(环节)得分计入决赛总成绩;广泛组织各类媒体参与大赛的宣传报道。大赛设丰厚的奖励,一等奖授予“东营市技能状元”称号,奖励20000元;二等奖奖励5000元,三等奖奖励3000元。获奖选手按有关规定晋升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技能资格。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将给予最高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个人给予最高1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贴息。

  记者短评

  一门手艺带活一门产业,一个手艺人盘活一方乡土,发掘、保护、发展、创新传统技艺,提升农业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的高度融合。我市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模式,在全省率先举办了乡村振兴传统技艺技能大赛。这次大赛是平台,更是舞台,激励了广大参赛者,让传统技艺技能得到尽情绽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坚持制度创新、平台搭建、人才引进培养及优化环境等“五个聚焦”,相继开展了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乡村人才“六大培训工程”等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我市举办技能大赛,紧贴农村实际,聚焦农村特色产业,选拔出了一批民间优秀人才,提升了社会对我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关注度,对于进一步传承传统技艺技能、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必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栏目主持人 王敏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