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楼村的美丽蝶变

  “这是‘辣妹子’辣椒,五六天就能长一茬。我们跟寿光一家公司合作,大棚的菜都是订单销售,不愁销路。”近日,在广饶县花官镇温楼村,村党支部书记温云强高兴地告诉记者,借助花官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目前村里通过土地复垦已经建起了10个蔬菜种植大棚,并成立了温楼村农丰蔬菜合作社,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还能吸引农户前来入股、打工、承包。

  这不是温云强第一次在村里“折腾事儿”。经过一番攀谈记者得知,温云强原是一名沈阳军区某部的退伍军人。“我1982年入伍,当了20年的兵,2002年转业在广饶县一家酒厂,酒厂改制我就下岗,后来关系转到当时的县经信部门。2014年,县组织部找到我谈了到温楼村当村支书的事儿。”临危受命的温云强直言:“离开家乡这么长时间,感觉村里没什么变化,心里挺着急。”为了尽快地掌握村里的情况,温云强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村级财务欠着机械费、人工费、高息贷款等50余万元,承包费常年收不上来,承包合同不规范,17年没分过地,班子组织力虚化弱化……面对这些问题,温云强一方面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方案,一方面与党员们一道入户走访,发放明白纸等。

  “有时候在办公室一住就是20多天,因为有的村民白天不在家,我就等晚上到村民家里谈心做工作。尤其是在劝说承包户补齐承包费、解释把荒废老屋复垦成大棚用地的时候,费口舌不说,怎么妥善处理棘手的矛盾也是很考验人。”五年多来,温云强总结了一些工作心得。“村支书一定扛起主体责任,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要当回事、要及时解决,否则今天不解决明天不解决就成疙瘩了。还有就是不能用当兵下命令的方式做村里的工作,部队像大熔炉锻炼了我,但真要做村民工作就得转变思维,将心比心,还得学会‘磨’。”

  在千“磨”万练中,村里的一项项事务逐渐明晰规范起来。通过收齐土地承包费,还清了贷款;重新签订了承包合同,荒废地收回分包,保障了每年10万元左右的集体收入;重新分地,70多户原本没有地的家庭分到了地,村集体少占地,每人多分2分地,且均为一级、二级耕地,实现好浇好种好进机械;成立红白理事会,实现婚丧嫁娶的移风易俗;逐项制定村规民约,房屋建新必须拆旧,严格一户一宅;打通七条大街,将老化的PVC自来水管换成了PE管;建设了文化大舞台,丰富百姓文化……

  村容村貌美了,村“两委”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凝聚力增强了,下一步就是要想方设法富起群众的“口袋”。据了解,目前花官镇已流转7个村土地560余亩,开工建设蔬菜大棚、水果大棚、菌菇大棚等温室大棚、大拱棚90余个。第一年是村“两委”做示范,接下来,村民可通过资金入股、人工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进来。我们算了算,目前这十个棚每年纯收入60万元没问题。虽然嗓子喊哑了,温云强带领村民过好日子的底气更足了。  (记者 刘冬辉)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