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一片暖阳

杨立英

  人老了,总爱讲起过去,那些被岁月的尘埃覆盖的时光,那些记忆的长河里驻扎的人和事。

  周末一家人聚在婆婆家,平日亮亮堂堂的房间热闹得一下缩小了许多。婆婆搬来小城居住十八年,从当年住了半辈子低矮的土坯房,到如今繁华地段宽敞明亮的楼房,跨度之大让婆婆激动得好几宿没合眼,她说像做梦。

  可能越是觉得珍贵,越希望有人一起分享,特别是那个一起走过贫穷却无法同享富足的人。婆婆挂在嘴边的那个人“你叔”,是我早年逝去的公公。结婚多年一直未孕的婆婆,到了三十出头才有了第一个孩子,自然娇贵,恨不能为他们遮蔽所有的风雨。老家有种风俗,给父亲叫叔,显得谨慎低调,老天爷会多照顾些,灾啊难啊会得的少。为了这一“破法”,丈夫兄妹三个都喊公公为“叔”。

  公公去世那年虚岁六十。现在看来是多么年轻的年龄啊,电视里小一岁的刘德华让人觉得还是活力四射的小伙子,而婆婆口中的“你叔”已经离开我们23年了。

  那是一个秋天,原本瘦弱的公公好像又瘦弱了一个号码。两儿一女没拉挡地长起来,相继外出求学,两个儿子工作后刚想缓缓气,又娶上两房儿媳妇,家里花钱的事多进钱的项少,婆婆说家里的欠债摞起来快赶上住的土房子高了。说法自然有些夸张,贫穷压得喘气都不顺畅是真的。院子里的鸡狗,猪圈里的猪仔,地里没完没了的活计,算计来算计去的柴米油盐,身材娇小的婆婆忙碌得脚不沾地,即使眼前有个晃来晃去的大活人心思也不见得在人身上。直到有一天公公突然晕倒不省人事,送医院检查确诊为脑出血,紧急做了开颅手术,三天花了近两万元。为了拼凑住院押金,一辆大轮自行车载着我的丈夫从黄河西岸辗转到东岸找同学借款,来回180里的路程,到家已是深夜。那时五千元算不得小数目,丈夫觉得放哪里都不放心,最终怀揣着钻进了被窝,奔波的疲惫让他很快进入了梦乡。漆黑的夜里,他猛地一骨碌爬起来,在黑暗中拉扯着被窝,我的钱!我的钱呢?深更半夜的哭喊声把我惊醒,面对我的疑惑,他说看到一个魅影一闪而过。当他紧紧攥着从被窝里找出的钱时,他哭了,泪水顺着脸颊流淌。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如果说贫穷还是农村大地的普遍现象,公公的病让我们家的贫穷又向大地深陷了几层。住院两个多月,公公一直挣扎在死亡的边缘,高额的医药费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押金不够药房不发药,病人只能干巴巴地躺在病床上等。在花费四万六千余元后,婆婆说“你叔”就这么大寿限,他家!

  回家,曾是多少外出游子的思念和期盼,可此时的回家,却注定了永久的别离。那天,六十里的路程,就像穿越崇山和戈壁,趟过冰川和泥泞,若真是那样的穿越或许还能拨云见日,而这六十里的路程注定了是一条不见归途的路,我无法用文字表达我们复杂的心痛,更不知相伴走过酸甜苦辣共同养育三个子女的婆婆是何等的撕心裂肺,这六十里的路程成为一家人永远无法抹去的痛。虽然医生一再告知,活过来的希望并不大,可如果在医院走完最后的分秒,或许能切断我们的一些愧疚和幻想。

  公公走后,婆婆跟我们到了县城,用卖掉老宅的钱偿还上部分急需欠款。住了几辈子的宅屋,还不足公公医药费的四分之一。那时,与我们一样因病致贫的家庭并不少见。就像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所言,如果说,疼痛仅仅是一个人的痛,那么因病致贫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则造成了一个家庭的痛。这些贫困家庭的出现,最终会汇集成整个社会的痛。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直是党和政府重视的重要民生工程,自2003年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极大减轻了农民的就医负担。记得2004年我姑胃穿孔住院手术治疗,结算费用一万两千元,到合作医疗办公室报销了一多半,自己仅拿了五千多元,表哥拿着报销后返还的钱,欢天喜地,好像白白捡了六千多元。对靠地吃饭的农民来说,那就是一万多斤小麦,两万多斤玉米啊!

  随着国家对医保资金的投入越来越大,报销药品种类越来越多,报销比例连年提升。基本医保、大病补偿、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贫困人口就医四免四减……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极大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我们家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以前只有在电影里羡慕的场景,如今我们已远远超越,私家轿车,独居的楼房……以前,婆婆种地交公粮交提留,现在不种地村里还年年有分红,月月领养老金……这些好,让婆婆不住地絮叨和感叹;这些好,也让婆婆把“你叔”挂到了嘴边。你叔真是个“穷头”,他是真没享受上,福都让我一个人享了。说这些话时,婆婆流露出惋惜和知足。

  去年,84岁的婆婆检查出胃癌,丈夫和小叔子陪着去北京去省城去看医生,总感觉婆婆年龄还不算大,还有很多的好日子等着。为婆婆申请了慢性病医保,平日门诊拿药报销达70%。先前许多自费的抗癌和营养支持药物近年也相继纳入医保,婆婆需要的免疫靶向药物就是其中的一项,每次花费九千多,婆婆已连续治疗十个月,每次住院时我们只管交上身份证和合作医疗证,不必为住院押金犯愁,出院只需交足自己负担的两千余元。每次婆婆不着急出院,我们也不着急。

  医保,党的这一惠民政策,犹如冬日里的一片暖阳,散发出灼灼的光芒,让身处疾患的人群,在严寒的冬日里,享受到春天的关怀和温暖,使一个个不幸的家庭,在阳光的沐浴下,走向明天。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