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全国首届劳模大会的全国劳模郭占一:深耕盐碱地 种出新希望

  郭占一出生于1904年,在他50岁时,作为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首届劳模大会。回顾他的一生,处处闪现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

  时间拉回到1947年,为了解决劳力、耕畜、农具缺乏的困难,43岁的郭占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在村里建立起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实行土地、农具、牲畜入股,按“股四劳六”比例分红。这样,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农业生产互助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让百姓尝到了甜头。

  195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郭占一,又带头将互助组改为初级社,在生产管理上推行“三包一奖罚”责任制,即包工、包产、包成本,超产奖励,减产受罚。在这个制度的推动下,百姓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干事创业的多了,偷奸耍滑的少了。推行“三包一奖罚”的第二年,初级社取得明显成效。郭占一的斗志被点燃,为进一步发展生产、扩大耕地面积,闲不住的他又主持制定了垦荒计划,带领青壮劳力到100多里外的孤岛垦荒种地。露宿荒野、草高齐人、蚊虫肆虐……当时艰苦的垦荒条件让许多工作人员彻夜难眠。惟其艰难,方显勇毅,他们没有一个喊累叫苦,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就这样挺了过来。最终,他们垦荒2700亩,年收大豆15万斤,交出了一份令人称赞的答卷。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在1954年的全国首届劳模大会上,郭占一出席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各地敲锣打鼓、开会庆祝初级社转高级社。好胜心强、不甘落后的郭占一想在先、做在前,联络组织油郭、西商、东寨、丁家四个乡,联合成立了广饶县第一个高级社——五星高级社,郭占一任社长。4500多户、18000多人、耕地23000亩、3部胶轮车、3部链轨车、一个机务队、一个修配厂……这是全社盘点出的“财富”,郭占一和社委会经过对土地进行调整划方,全社基本实现了区域化、机械化种植;研究制定了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在分配上实行一级核算、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由于适应高级社的发展,这一制度在全省推广。次年,郭占一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山东省农业战线唯一的代表。

  为了实现高级社向人民公社的过渡,郭占一服从组织安排,耐心细致地做社员的工作,在1958年合并了五星高级社和牛庄高级社,成立东风第十三人民公社,并任社长。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位于打渔张灌区的东风十三人民公社,水利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有几百米渠道被平掉,种上了庄稼和蔬菜,致黄河水不能灌溉,引起土地盐碱化。见状,郭占一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多次向上级机关和水利部门反映情况,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于是,他向国家水利部写了汇报材料反映情况,汇报材料引起国家水利部的高度重视。

  1960年春,国家水利部部长钱正英一行到东风十三人民公社进行考察,现场检查土地变化情况,并听取了相关汇报。钱正英说:“郭占一同志反映的情况很重要,我们打渔张灌区的领导干部,都应该像他那样关心灌区。国家投了那么多钱,从黄河里引水造福人民,我们不能眼看着把水利设施破坏了!”钱正英回到国家水利部后立刻召开会议,要求加强工程设施管理,不久后,打渔张灌区恢复了正常灌溉,郭占一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黄河尾闾,盐碱严重,郭占一在这片土地上深耕多年,播撒希望。如今,他已离世多年,但劳模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宝贵财富。

(记者 郑靖靖)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