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积极推进农业信贷担保 引金融活水润“三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2017年,我省设立了农业发展信贷担保公司,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服务。随后,在垦利区设立了驻东营办事处,我市担保工作正式启动。两年多来,我市累计发放农担贷款金额1.34亿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活力。

  从贷款难到政策支持,转变之间,无数农民尝到了甜头,拓宽了发展路子,满怀信心地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

  贷款难:遭遇发展瓶颈

  经营着东营市志豪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孟庆菊与丈夫两人,曾经都是靠海吃饭的渔民。2016年,他们用打渔的积蓄在垦利区承包了1800亩荒地,建成水域,养殖黄河口大闸蟹、虾、鳜鱼等,做水产养殖生意。虽然业绩不错,但是因为资金有限,规模一直很难扩大。孟庆菊申请过贷款,但金额有限,利息还高。

  面临同样难题的还有垦利瑞翔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的王建祥。“养鸡也要向前看,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方法上,要实现规模化和自动化生产。”王建祥说,但因为贷款难,没能扩大规模,一直很难占领市场。“原来贷款得找担保人,如果贷10万元,需要请一个人做担保;如果贷20万元,则需要两个人做担保。”可是这些钱对于一个想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自动化的养鸡场来说还远远不够。另外,担保贷款的手续繁琐、利息高,这些难题严重阻碍了养鸡场的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被贷款问题困扰,未能扩大生产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并非少数。垦利农商行副行长王玉兴说:“曾经,很多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农场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但因为贷款难、投资金额有限而陷入发展困境,我们也感到很可惜。”

  有政策:迎来发展转机

  2017年,转机出现了。这一年,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公司在垦利区设立了驻东营办事处。我市以垦利区为试点,全面铺开农业发展信贷担保工作。

  农业信贷担保不需要担保人了、利率更低了、手续简化了……第一时间,东营弘力祥安园艺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孙吉峰获悉了消息。“林业是一项周期长、经济效益回报慢的产业,如果缺少投资资金,发展便会停滞不前。以前,因为林业的各个产权还不正规,土地使用证、林权证这些证书好多部门都不认,所以我们做这一行生意的贷款很难,即便能贷,贷到的款项也很少。现在好了,有了农业信贷担保,我们有依靠了,发展的底气也更足了。”

  孙吉峰连忙递交了申请。令他想不到的是,短短几天,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公司和相关银行就完成了对企业的摸底调研工作,200万元的贷款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放。“及时雨!”说起当时的心情,孙吉峰还是很激动:“一下就减轻负担了,也敢接项目了。”

  有了充足的资金,孙吉峰开始甩开膀子干。种生态林,培育新苗木……忙得不亦乐乎的孙吉峰说自己现在劲头十足。“今年差不多能有200万元的收益,明后年还能更多。最重要的是,我现在有更多的时间培育新的苗木品种了。看,这是我们培育的‘鲁柽一号’中国柽柳,拿了‘2019全国十佳耐盐碱苗木’金奖呢!”

  利长远:共享发展成果

  我市现有农民合作社2430家,家庭农场1486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82家,总体来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融资贵、融资难仍然制约着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建立,化解了农民抵押物少、农业信贷风险大的难题,也为银行分担了风险,成为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钱有了,技术、服务都跟上,才能真正帮助农民筑牢发展根基。在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公司驻东营办事处区域经理梁波看来,比“输血”更重要的是“造血”。“对于农民朋友来说,钱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及时知晓政策,随时关注他们的发展,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

  这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让孟庆菊受益匪浅。在与梁波的交流中,孟庆菊多次表达了想要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梁波不仅帮助她申请贷款,还随时关注着贷款的进展情况。“比我还着急,一有进展就赶紧告诉我。我记得特别清楚,有天晚上都快12点了,梁经理给我打电话说贷款批下来了,催着我赶紧去把蟹苗定上。因为他知道,那个时候是购买蟹苗的最佳时机。”一说起来,孟庆菊就感动不已。

  现在,孟庆菊的养殖水域已经扩大到了5600亩,年收入超600万元。有了政策的支持,她正在构思新的发展计划。“我要把水域扩大到1万亩,最好能在水里建大棚,一年四季都有货卖!”孟庆菊爽朗地笑着说。

  “我们不是光给他们提供贷款,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找到依靠,让他们有继续发展的底气和信心。下一步,我们要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用广大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政策讲清楚、说明白,确保政策真正落地见效。”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公司驻东营办事处主任李庆华说。

  借力农业担保体系,“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速破解,一个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看未来,我们满怀期待,期待一个个美好的愿景,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迎着阳光怒放。

(记者 吴文召 见习记者 商雅雯)

(责任编辑:刘冉)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