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年中观察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在地区经济竞争力的要素中,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层次品质,并对其经济发展、财税收入、就业状况等产生重要影响。一年过半,近日,记者对我市在优化审批流程、强化信息支撑、信用建设等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做法进行了采访观察。

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再造是关键

“只要企业手续齐全、合规合法,‘3545’改革中的‘3’实际上正在变成‘2’。”7月5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东厅的企业开办综合专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机构改革后,新开办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公章刻制、银行开户、涉税办理、社保登记等事项进一步加速,已由3个工作日变成2个工作日。

去年12月底,市级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其中要求坚持机构改革同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则。目前,按照全省机构改革精神,市县两级全部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对划转条件成熟的行政许可及关联事项,统一划转行政审批服务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由多部门审批变为一个部门审批。改革后,原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分散在10个部门的43项事项集中到行政审批服务局的一个科室,实现了“一链办理”。

“机构改革后,流程的再造是关键。”市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管理工作人员分析说,机构改革不是一改了之,更为重要的是审批事项的梳理和流程再造。他举例说,通过取消、压减、简化办理环节,企业开办模块实施了“审核合一”制度,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环节,将企业名称与设立登记合二为一,将登记注册受理、审核2个环节合而为一、一人通办,简化了企业注册流程,激活了市场主体活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219358户,注册资本6816.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8%和18.57%。

为进一步利企便民,行政审批系统还在创新服务方式上下功夫。如,按照市委、市政府“应放尽放”“放无可放”的要求,市行政审批局依法将26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直接下放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实施,以“2号公章”形式将92项行政许可事项委托市属开发区实施。又如,坚持把便利放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全市基本实现“一次办好”事项全覆盖;加大便民服务事项下放力度,在群众“就近能办”的基础上,又推出“全市通办”事项103项,居民身份证、驾驶证、出入境证件、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老年人优待证等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了“异地可办”。今年6月26日,为健全“店小二+专业式”服务机制,市政务服务中心还建立帮办代办服务制度,凡属部门职权范围且符合法律规定的事项,只要群众和企业有需求并出具委托书,原则上都予以帮办代办。为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的堵点问题,从今年7月1日开始,市政务服务大厅开展了“非工作时间政务服务”,即双休日服务、午间服务,这一举措正在县区、市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推开。

电子政务:“一张网一朵云一平台”支撑“智慧营商”中枢

如果说市县区的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窗口是营商环境的“显示屏”,那么电子政务系统则是支撑其智慧运行的中枢神经。

“机构改革之后,数据通的问题基本解决了,现在的重点任务是怎么用起来、用得好。”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主任董藏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心坚持以智慧东营建设为统领,以大数据开发利用为核心,以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为主线,无论是完善集约支撑还是深化整合共享,都要突出应用实效。

“让行政审批的权利向基层延伸,这也是营商环境建设的应有之义。”董藏收介绍,管理中心继续推进政务外网优化提升工程,今年来为85个市直部门更换了接入设备,整合部门业务专网18条,网络已延伸至所有乡镇(街道)和部分社区,完善了“一张网”格局,年底前将争取在全省率先实现“政务外网村村通”。同时,全面加快“一朵云”应用,进一步完善政务云监管平台功能,加强云服务商的第三方服务监管和质量考核,应上云比例达97%以上,政务云支撑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平台”则是指优化全市统一的政务大数据平台,完善目录管理、共享交换、数据上报、服务管理等功能,满足市和县区数据交换共享及大数据应用需要。目前,市政务大数据平台已实现与68个部门业务系统对接,开发数据接口9005个,基本消除了市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孤岛”。

为积极服务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管理中心还建成东营市新旧动能转换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开发了政务端、惠企端APP,实现了重点项目管理、企业直通车、督查调度、可视化监管等功能,东营儒商大会重点签约项目、2019年省重点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视频接入率都为100%,位列全省首位。董藏收说:“下一步,我们还要通过大数据的深入开发应用,加强整合共享,加快互联对接与数据汇聚,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为跨部门应用做好服务支撑。”

“双招双引”:

“项目落地比招引更重要”

“‘双招双引’工作是开发区的‘脸面’,没有项目还叫开发区吗”,“现行条件下,推进项目落地比‘双招双引’本身更重要”……7月8日,记者旁听了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招双引”半年工作总结会,与会领导有关加大招引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的观点令人深思、激人奋进。

如今,“双招双引”的竞争日趋激烈,各方各地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做这项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精准招商工作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挖到篮子里才是菜”,让项目落地更是保护招商人员成果、让外地客商放心投资兴业、打造优上加优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今年上半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才引智活动200批次,在谈项目和签约项目同步增长。对于这些已经取得的成果,开发区要求各部门结合正在开展的“大竞赛大比武”活动,全面做好项目推进服务工作,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比作风、以项目赛水平,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确保把争取来、腾出来、挤出来的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资源优先保障重点项目。

市级层面,记者从市投资促进局获悉,为加快项目落地,我市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对重点项目实行“项目经理”制度,开展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建立政府解决企业难题直通车制度,部署开展“百名局长服务百家企业”“银行行长走进百家企业”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心实意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努力提供精准化的服务。制定了《“双招双引”项目推进管理实施办法》,建立了东营市“双招双引”项目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方式对活动、项目、人才信息实行储备、签约、推进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的流程管理和时间管控,实现了全过程跟踪服务。同时,在打造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机制灵活的经济园区上下功夫,尤其是探索建立“园区管委会+公司+基金+专业招商团队”的管理运营模式,提高专业化招引水平。

打“组合拳”:

要将营商环境建设当作一个系统来看待

“建设营商环境关系到方方面面,政务服务、城市建设、信用建设乃至教育等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一位采访对象认为,一提到营商环境大家就会想到政务服务,实际上,这项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综合推进。在采访的几个机构单位中,大家不约而同地都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信用建设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而营商环境建设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信用提升了,自然是能给投资者以足够的信心。”市发改委社会发展与信用管理科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我市相继出台了《东营市人民政府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也为环境优化提供了完善之道。前者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强化行政责任,建立健全政务信用记录,形成基本完善的政务信用管理体系和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建立一支守法守信、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等作出详细规定。后者提到,今年年底,社会信用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各领域的“红黑名单”制度逐步建立,市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信息实现交换共享,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领域逐步扩大。

水深则鱼悦,境优则贾兴。击痛点、降门槛、创公平、优服务、全体系……高质发展,环境引领——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栏目主持人 刘冬辉

(责任编辑:武方圆)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