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能源之路 做秸秆“赋能者”——记山东宝力生物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元成

  秸秆,一般人看来,就是秸秆;在山东宝力生物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元成看来,是无穷无尽的新能源。

  “这是我们新研发出来的产品,一种液体有机肥料。”10月26日下午,在张元成的办公室,他拿出一瓶棕色、一瓶绿色的液体肥料给记者看,“这种肥料不但可以驱虫、防治虫害,还能防止土壤板结,具有很好的育肥效果,目前公司用秸秆生产的有机肥供不应求。”张元成口中的“秸秆”主要是指水稻、小麦及玉米等农作物成熟后的茎叶部分。据了解,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宝力公司便是我市一家围绕秸秆发展生物质能源而设立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张元成被长安集团委以重任,担当这家新能源公司的总经理。

  “实际上,有机肥是公司利用秸秆的副产品,公司主打产品是生物燃气。”张元成介绍,回收来的秸秆经过气化过程净化提纯后可产生生物燃气。生物燃气一方面进入工业管网或社区冷热电三联供,一方面可以供应加气站以及作为生物基化工原材料使用,生物气装置里产生的发酵渣发酵液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再用到土壤改良和作物种植,可以说,现代工艺实现了对秸秆材料的“吃干榨净”。

  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石油炼化专业的张元成十分重视科研。“公司每年拿出销售额的10%进行科研创新,而在公司一开始成立的时候,这个数字一度在30%到40%。”作为技术中心的负责人,张元成及其团队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吸收并消化国内外秸秆利用先进技术,研究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生物质能源先进生产技术,全面提升了产业化水平和产品品质,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尤其是,在原材料生物预处理技术、可控温、控酸碱度的菌种调节技术、发酵液可控回流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秸秆腐熟发酵工艺方面,公司的实力达到国际领先地位。在科研攻关的过程中,张元成十分看重“开放式创新”。他们充分发挥自有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和产业化经验,建立了省内唯一的省级生物燃气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与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国家的以及国内清华、北大等高校院所都建立了产学研联系。“一般一吨秸秆可产200方生物气,而我们这里可以产到400至500方。”张元成不无骄傲地说,多年的技术沉淀,让他们实现了“弯道超车”。公司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省技术创新、省科技惠民、市新能源示范等项目,张元成本人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本着“服务城镇化,气化新农村”的宗旨,张元成带领公司着力在东营本地及全国产量聚集区推广生物气能源。目前,他们成功在东营区牛庄镇建设了年产生物气300万立方米的循环能源农业示范园生物气中试装置,该装置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首家按照现代工业技术设计、建设和运营的社区配套秸秆生物气装置,目前已运营四年、服务10000余户群众用气;在德州乐陵市建设了年产2000万立方米生物气循环能源产业基地,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秸秆综合利用生物气装置。

  “老百姓用上了生物燃气,不但让秸秆变废为宝,还净化了空气,保护了环境,我们当然乐于做这样的‘赋能者’。”张元成充满自信地说,如今产业的复制推广有技术做基础,今后,宝力公司将围绕醇、电、气、化工多联产,努力开发具有更高产品附加值的乙醇、丁醇、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等,形成以秸秆高值化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种植、养殖、生物质能和生物化工四大产业集群,以低碳、绿色的产品服务更多的城乡居民。

  (记者 刘冬辉)

(责任编辑:周明明)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