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异地采风】苏州:从“世界工厂”到创新“天堂”

编者按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要求,要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作风建设为保障,立足新起点,增创新优势,全力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推动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近日,《东营日报》记者赴南方部分省市进行了实地采访,采撷当地先进做法,形成系列采访报道,从今日起进行刊发。

苏州工业园实景 徐志强 摄

改革开放40年间,苏州把利用外资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苏州模式”,关键靠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近年来,面对经济新常态,苏州着力推动利用外资稳量提质,突出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创业人才,在回答“创新四问”中理性审视自身、破解关键问题、形成创新“场效应”,让苏州成为创新“天堂”。

发展“高地”:“试验田”美丽蝶变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苏州工业园是苏州开放创新的代表。

今年5月,商务部公布了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苏州工业园区综合列全国第一。同样是在这个月,位于苏州工业园的信达生物公司发布消息称,其在治疗霍奇金淋巴瘤药物研发上取得了关键性研究成果,意味着我国有望打破该领域国外垄断。

……

在我国首个跨国合作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类似的“第一”、“突破”一直在上演。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拉开建设序幕24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成为改革开放活力最强、发展质量效益最高的区域之一。

24年间,苏州工业园以占苏州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让人惊叹!2017年,该园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600亿元、500亿元、500亿元,平均增幅超30%,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在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一。

特色产业是苏州工业园发展的关键支撑。多年来,该园区围绕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建设一个功能园区,组建一家国资公司,设立一只发展基金,成立一个专业服务机构,打造了“六个一”特色产业创新生态。

规划先行是最大的成功。在开发建设之初,苏州工业园就在新加坡指导下,投资3000余万元编制了城市规划。该园区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发展全领域、全过程,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规划后建设”,保证了城市建设的高水准。

“去年年底,苏州工业园园区办主动打电话催我们赶紧申请一个200万元的补贴。”在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明新看来,政府依法依规办事,既暖了企业心,又鼓了企业劲儿。多年来,苏州工业园打造了专业化、精细化招商亲商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围绕投融资、项目申报、企业认定、知识产权等事项开展“代办制”服务,打通了政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苏州工业园,苏州高新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也在苏州经济发展中大放异彩,成为苏州发展的有力支撑。

外资“洼地”:151家世界500强公司投资400多个项目

今年8月份,松下空调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成为松下空调中国销售总部。同样,耐克将大中华区总部设在苏州太仓,去年销售额237亿元。销售总部设在苏州,税源也就留在了当地,这是苏州外资发展的剪影。

从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落户起,苏州已与外资“携手”走过34年。截至2017年底,苏州累计注册外资2200亿美元、实际运营外资企业1.7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25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始终保持全省第一。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51家在苏州投资400多个项目。

苏州之所以获得外资青睐,关键在于苏州人的闯劲儿和热情劲儿。曾经,发工资都难的昆山人硬着头皮去香港招商,只用了6年的时间,当地财政收入增长了10倍。在上海盯住欧美企业招商引资时,苏州把目光投在了台商身上,推动大批台资企业落户苏州。

在多年的招商实践中,苏州摸索出了一条“链条式招商”的道路,即每引进一家外资企业,就跟踪这家企业在海外的上下游企业,劝说他们前来投资。在政府“撮合”下,一些苏州当地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 继而吸引配套企业集聚,壮大了产业规模。

在依靠外资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苏州人意识到不能盲目依靠外资,要寻找新的动能。2016年,江苏省委就创新向苏州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在全省创新格局中,苏州怎样发挥引领性作用?在推进自主创新中,怎么追求原创性成果?在全面提升创新水平的基础上,怎样打造标志性平台?在创新生态系统的打造上,怎样体现开放性和包容性?

次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关于深入开展“创新四问”活动》的通知,从企业家到科研人员再到创新人才,答好“创新四问”在苏州全市“发酵”开来:全球童车第一品牌“好孩子”把创新战略上升为公司的全球战略;昆山大力发展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通过政府“主导”与企业“主导”互动,苏州形成了创新发展“强磁场”。

人才“福地”:一个领军人才带动一个产业

“一个领军人才带动一个产业”,在苏州已是司空见惯。

十二年前,掌握器官癌瘤细胞栓塞剂技术的留美博士姚飞及其团队落户苏州高新区,让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驶入快车道。“我们要用核磁检测微球的原材料结构,一台核磁共振仪器至少得300多万元,园区主动购置了仪器,我们用一次只需50元。”姚飞说。

在引进姚飞团队、实现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破题基础上,苏州相继引进了孙建国博士等一批产业领军人才,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2017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聚集生物医药企业900余家,产值达到580亿元。

这是苏州人才强市的典型案例。目前苏州已与238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合作,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基地20多个,实施产学研项目超过1万项。还在全省率先启用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全市14个职能部门的26个人才服务项目,为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高端人才推动高端发展。目前,苏州科技综合实力连续7年位居江苏省第一,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位居全国城市第四。

(记者 王俊杰)

记者感言

苏州的经验表明,“双招双引”始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明确要求,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实施“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

站在东营发展的关键历史节点,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乘势而上,要学习苏州积极利用外资、对接全球资源的魄力和智慧,瞄准新行业、新业态招大引强,创新招商方式,健全招商机制,抬升在产业价值链上的高度;只有学习先进才能迎头赶上,要对标学习苏州工业园,坚持整体对标与单位对标相结合,做到整体学习、系统学习、深入学习,学习先进地区的思路理念、工作方法、敬业精神;只有勇于创新才能攀上高峰,要牢牢把握制度创新这个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以制度创新推动改革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只有依靠人才才能赢得未来,要以服务和待遇吸引人才,用舞台和未来留住人才,为东营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张馨月)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