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希英:针线之间穿温暖

  她叫魏希英,是利津县陈庄镇陈北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虽年过古稀,但依然活跃在拥军拥属一线。三十多年来,她用自己手中的针线免费为部队官兵做鞋垫,为烈军属、困难群众免费做衣被,“军人抛家舍业不容易,只要还有力气,我一定会坚持下去,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魏希英这么说着,更这么做着。

  三十多年来,魏希英免费为优抚对象加工衣服25000多件,义务修理缝纫机、锁边机1000多台,为战士做鞋垫30000余双。她还发挥技术特长,先后免费举办缝纫培训班18期,累计免费培训军烈属等贫困户子女800余人次。数字叠加,一针一线,缝进了她的善心和拥军心,缝出了“全国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  说起自己为什么会做这些,魏希英说这都源于1981年腊月发生的一件让她感动不已的事情。寒冬腊月,天冷人少,刚开了一家裁缝店没多久的魏希英正准备打烊。就在这时,一位老人到她那里做过年穿的新衣服。她量好尺寸后,告诉老人5天后来取,费用是9角5分。可是,10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春节也过去了,老人还是没来取。直到三个月后,老人才去她店里取衣服。一见面,老人就从兜里拿出皱巴巴的一块钱交给她。“闺女,我老了,又没孩子,冬天鸡下蛋少……”老人不好意思地说。魏希英一下明白过来,赶紧把钱塞回老人手里说道:“大爷我明白了,您别说了,今后您只管来做衣服,俺分文不收您的。”送走老人后,她就在店招牌下加了一行字:“烈属、五保、三属一律免费”字样。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全镇符合这个条件的就有近1300人,对她这只有一个人的缝纫店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既要保证缝纫店的正常经营,还要给这么多人免费加工,工作量可想而知。一时做衣的,量体的,裁衣的,应接不暇,她往往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怎么办?魏希英是个说话、做事都很干练的人,无论自己遇到多大困难,她都说到就做到,有时干到凌晨二、三点,合上眼歇会儿,早晨五、六点钟起床再接着干,腰酸腿疼得厉害,她硬是撑着。不管自己多忙多累都坚持下去,而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  1985年春节前,魏希英跟随镇里的慰问队,顶风冒寒,一连几天跑遍了30多个村子,对全镇13户烈属、14户军属和部分伤残、复员军人进行了走访,为他们量体登记,裁制新衣,并赶在春节前让他们穿上了新衣服。蒋家屋子的残疾军人陈尧东,全家人十几年来的衣服都是她免费做的。就连陈大爷的寿衣也是她做好送去的。陈大爷临终前一个月同她开玩笑:“希英啊,穿上你给俺做的送老衣,就是到了那边也格外精神。”

  每年“八一”建军节和春节前夕,魏希英都缝制出多双鞋垫,一部分送往县民政局寄给祖国边陲的子弟兵,一部分她亲自给利津县武警中队和刁口边防站的战士们送去。“没有他们站岗放哨,哪有咱们的安乐窝。”魏希英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所以对待做鞋垫这件事她特别用心、仔细。“哪个环节如果不细心,战士们穿起来就会不舒服。”为了让每个战士的鞋垫都合脚,魏希英总是跟部队提前联系好,仔细记下每个人的鞋号,做好后按鞋号依次分发到他们手中。为了给女兵们做鞋垫,她还特别买了粉红色的布料。利津县刁口边防哨所气候比较潮湿,她就给每位战士多发两双,以便换洗。

  “送鞋垫的时候,官兵们都出来列队迎接我,给我敬礼,那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心里那个甜啊,都说不出来。尤其听到他们叫‘魏妈妈’,我觉得他们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亲。”一声声“魏妈妈”是对魏希英的赞赏,更是鼓励。

  如今魏希英得了关节炎,十个手指骨节肿大,下雨阴天浑身疼痛,可她缝制鞋垫却从没间断过。“两个女儿早已出嫁,这是我有生之年为社会贡献的一点力量,只要身体还能行,我就继续干下去。”魏希英干劲十足地说。(记者 吴文召)

(责任编辑:张馨月)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