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好人故事会】王景元:带领村民走出“贫困洼地”的好支书

在垦利区荣乌高速与315省道交汇处,坐落着一个民风淳朴、富足安乐的小村子——垦利区兴隆街道渔洼村。这个历史上因地势低洼、黄河水泛滥得名的村子,如今却是远近闻名的模范村、文明村、小康村。带领渔洼村村民走出贫困洼地的,是它的当家人、全国劳动模范王景元。从1997年担任渔洼村支部书记以来,王景元舍小家、顾大家,把小小渔洼村建成了典型模范城中村。

王景元认为,当支书就像是当家长,首要责任就是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他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在征求全体村民意见的前提下,与多家企业签订土地使用合同,将村里760多亩闲置土地供给企业使用,每年为村民创收达到150万元;借助区位优势,拿出20亩土地,建设了总面积1900平方米的两栋标准厂房,租给外来投资者使用,每年租金20余万元,这两项收入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其中,对外承租厂房的做法体现了群众的首创精神,被外界称为“渔洼现象”。

王景元常说,“锅里有了,一定要分到碗里去”,村内收益真正实现了全体村民共享。这些年来,渔洼村先后投资20万多元,为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投资80万元,将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投资50多万元,进行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水电讯设备改造、在大街小巷安装摄像装置10套,对村内街道进行全天候监控,为村庄治安保卫提供了保障。同时,王景元在村内推行“4免、2奖、1补、多发”的为民服务制度,村民的水费、闭路费、新农合费用、学生乘车费用等都是村里负担,计生户子女考上大学的奖励1000元,晚婚晚育奖励500元,村民参加新农保的补助100元,并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发放补助金及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村民待遇提高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活在渔洼村,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腰包鼓了,脑袋不能空。为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渔洼村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民艺术剧团”,剧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农村发展成就以及促进邻里和谐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剧团先后创作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目,受到了村民的热捧,王景元还亲自上阵,撰写编导了快板《四个大嫂夸渔洼》和吕剧《夸夸农村新社区》等剧目。在王景元的带领下,渔洼村成了全市闻名的文化先进村。

王景元是垦利区第九、十届党代表,区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先后被授予了“县级优秀共产党员”、“东营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东营市优秀村主任”、“省优秀调解员”、“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2015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王景元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执著地追求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做人德为先,做事民为先,这位老支书还将继续带领村民在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记者 王文朋)

(责任编辑:武方圆)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