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好人故事会】胡敬烈:盐碱滩上的“绿色使者”

全市新乡贤系列报道

胡敬烈

盐碱滩上的“绿色使者”

  都说“盐碱地里无良树”,可河口区六合街道西崔村的胡敬烈偏偏不信这个邪。从1974年开始,这位72岁的老人在盐碱地上搞绿化,育植各种树苗,44年间培育了1000多万株苗木,将昔日白茫茫的盐碱地一点点变成了一片绿色的世界。

  “以前的西崔村放眼望去是白茫茫的一片,就像下了一场小雪,整个村子几乎看不到几棵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胡敬烈说,“当时土地的盐碱度在10%左右,连茅草都不长,更何况种树了。”

  从小就饱受风沙之苦的胡敬烈,为改变盐碱地不长树的面貌,当年毅然考入了一所林校,刻苦学习、研究适宜东营盐碱地种植的树种,为以后东营地区大面积种植抗盐碱苗木留下了第一手资料。1968年毕业后,胡敬烈放弃到机关单位工作的机会,选择了河口区六合南林场,一干就是十几年。他说:“我就想实实在在培育点树苗,给雪白的盐碱地增添点绿色,让家乡也变绿。”

  1984年,胡敬烈克服了各种压力回家承包了土地,种上了香椿苗,看着嫩绿的香椿苗一天天长大,他欣喜不已。但一天晚上骤起的大风让他几个月的辛苦毁于一旦。看着满地的残枝败叶,胡敬烈不禁流下眼泪。但擦干眼泪后,他重新栽种香椿,树苗在他的精心呵护下绿树成荫。

  1988年,在政府的帮助下,胡敬烈成立了盐碱地苗圃基地,基地就设在西崔村。当时苗木品种已经达到20多种,皂角、槭树、白蜡、苦苦楝、枸杞等村民们想不到的树种均出现在苗圃基地中。在胡敬烈的带动下,西崔村不少村民拜他为师,开始学习大面积种植苗圃。“当时全村的苗圃一度达到200多亩。”胡敬烈说。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盐碱地苗木的成活率,胡敬烈还经常到青岛、临沂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种植技术。经过多年努力,如今胡敬烈已经研究出一套适合盐碱地苗木种植的技术。在近几年林木市场并不景气的情况下,他的苗木基地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因为他不断增加林木品种,提升树木规格,实现了非常好的收入。

  “就是在这里,我培育了近千万株苗木,它们被销往了全国各地,像北京、天津都能见到我培育的树苗,东营更是数不胜数了。”走进胡敬烈的苗圃基地,他高兴地告诉记者。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胡敬烈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如今,已过古稀的胡敬烈,把毕生的研究经验又传给了他的孩子们,每个孩子也都有了自己的苗圃,每年的育苗量能达到几十万株。(记者 李怀苹)

(责任编辑:刘冉)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