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身边的新变化】孙曰双眼里儿时的水乡回来了

  这天傍晚,在稻田里忙活了一天的孙曰双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右手边的排涝河里水草丰茂,岸边还开着不少小花,美丽的环境让他心旷神怡。孙曰双是东营区龙居镇大孙村村民,眼前这番景象令他感慨颇深,“以前河里都是农田尾水,还有养殖场排出来的臭水,又脏又臭。现在治理好了,水清澈了,臭味不见了,儿时的水乡感觉又回来了。”

  孙曰双脚边的这条河叫新广蒲河,起源于龙居镇黄河南展区大孙排水闸,在龙居境内全长7.6千米,流经大孙、杨集、十三图等9个村。新广蒲河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一条排水河道,40多年来,担负着两岸农田及镇区的排涝任务。据龙居镇水利站主任李其璋介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尾水、两岸畜禽养殖场的污水排入新广蒲河,昔日的老河不堪重负,渐渐出现了水污水臭的现象。“种田种地、养鸡养鸭是老百姓的生计,污水治理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治水的同时如何不侵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了龙居镇面前。

  这个两难的局面在今年4月有了突破。龙居镇在全面建设“生态龙居幸福小镇”的大环境下,因地制宜,实施了用湿地拦截农田尾水防止直接流入新广蒲河的项目。该项目在新广蒲河两岸的20个排水口建设溢流坝,水体内栽植小叶樟、芦苇、菖蒲、荇菜、睡莲、浮萍等常见湿地植物构成简单的水体群落。同时,在沟渠、池塘两侧密植常绿植物,防止水土流失,利用湿地保持水土生态功能。建成后的生态拦截性沟渠植物覆盖率达到100%,生态池塘植物覆盖率达到50%。

  另一方面,在解决畜禽养殖场的排污问题上,龙居镇依法关闭搬迁了禁养区内的1家养殖场和58家养殖户。为切实提高污染防治效果,龙居镇还对原有养殖场粪便实施资源化、无害化、全量化处理,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体系。此后,新广蒲河的排污情况得到了全面改善。

  水质改善后的新广蒲河给周边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龙居镇大孙村村民孙爱学开了一家豌豆农场,他说今年夏天来拍照游玩的游客特别多,增加了近5万元的收入。当地群众还联合发展了优质水稻1000多亩,既解决了土地荒废问题,又增加了经济收入。(记者 李言心 通讯员 莫海燕 李维国)

(责任编辑:刘洁)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