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身边的新变化】盐地碱蓬的奇迹

  东营区龙居高效生态林业示范区内,微风吹拂着一块美丽的“红毯”,雀鸟和蜻蜓在“红毯”上飞舞,交织成一首优美的自然之曲。这块“红毯”在这之前曾是一大片盐碱地。

  技术员崔振永不畏烈日,在及膝的蓬地里穿行,他不时摘下一两把种子在手里揉搓,甚至把种子放进嘴里来试咸度。“盐地碱蓬的咸度比去年下降了不少,附近的野草也渐渐多了起来。”这让崔振永十分高兴,“四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地,盐度太高,连野草都不长。后来,中科院的专家带来了自主研发的高耐盐盐地碱蓬,我们坚持栽种了4年。现在这里不但可以长盐地碱蓬,野草的长势也一年好过一年。”

  从寸草不生到草长莺飞,这是盐地碱蓬带来的奇迹,也是中国科学院STS项目——高耐盐经济作物筛选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4年4月,中科院耐盐植物科普园落地龙居高效生态林业示范区。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持,由山东利全生态林业有限公司承担具体实施,集中了中科院8个研究所、10个研究团队几十年的研发成果。一期已对60余种耐盐经济植物进行高耐盐和区域适应性栽培筛选,形成了可用于高盐环境生态修复、园林绿地、工业化利用和污染治理的高盐经济植物种苗与栽培技术和相关产业技术,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广阔市场。据项目负责人张金宝介绍,目前可推广的高耐盐(耐盐度≥1%)经济植物达到30余种,其中高耐盐草坪最受欢迎,已在东营区、垦利区等多个地区推广种植。

  该项目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大大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借由龙居镇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市民陈女士看见示范园里花香草美,感慨道:“真想来这里办一场浪漫的草地婚礼啊。”

  除了吸引游客,中科院耐盐植物科普园也成为当地青少年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科普园建成以来共接待游客和青少年学生8000多人次。崔振永不仅是园区的技术员,同时也是讲解员,“能为青少年介绍高耐盐植物的品种、特性,增长他们的见识,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接下来,龙居镇还将建设现代化高耐盐经济植物筛选繁育基地试验楼,吸引更多的科研专家到此,为今后开展中国科学院STS项目——高耐盐经济作物筛选繁育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以及人才技术的支持。 (记者 李言心 通讯员 莫海燕)

(责任编辑:刘洁)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