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颂·东营】利津水煎包,流淌在岁月里的美好滋味……

以宽博的君子胸怀,

以从容的儒雅之风,

万里黄河在东营奔流入海。

兵圣孙子在这里诞生,

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

黄蓝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

《风雅颂·东营》,

带你领略大美东营……

摄影/杨维安

摄影/张振东

摄影/马仁亮

东营人最如阔(方言,意为舒心满足)的饭食是这样的,

街头巷尾那从幼时就有的摊铺,

一口哧哧作响的平底锅,

一盘热气腾腾的水煎包,

一灶熊熊的炉火,

刚出炉的裹着黄金甲的水煎包,

萦绕百年的余香,

咬一口刹那通透回荡在舌尖。

刚摘下来还带着露水的韭菜,

发了一夜的老面,

带着手艺人指尖的柔软和温润,

秘制调料腌过的肉馅,

经过水蒸油煎,

泛起一层金黄色的脆皮,

勾起灶台边一串抑制不住的口水。

  (利津水煎包始于清代,扬名于民国年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清代光绪年间,利津县城和各大乡镇就有很多经营水煎包的专业户。当时,盐窝镇尚家的水煎包在全县小有名气。1919年刘凤岗掌作“茂盛馆”,在尚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改进操作技术,终于使水煎包达到了色香味俱全的程度,成为人们深受欢迎的食品,名扬鲁北地区。民谣“刘凤岗,开了张,别家的包子不吃香”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摄影/马仁亮

摄影/麦子

摄影/马效乾

摄影/马仁亮

摄影/马效乾

摄影/绍波

摄影/马仁亮

摄影/杨斌

咬一口水煎包,

喝一口疙瘩汤,

唇齿间满是浓郁的乡土气息。

那是岁月的味道,

那是风土人情的味道,

那是故乡对远方游子的呼唤。

凤凰城的悠远、铁门关的繁华,

渤海湾的广阔、黄河水的绵长,

所有的味道经过味蕾,

都会幻化成,

记忆里那些熟悉的情景,

让你恍惚间分不清,

哪一个是滋味,

哪一种是情怀。

  (利津水煎包的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馅多皮薄,香而不腻,酥而不硬,色味俱佳,堪称面食精品。其做法不太繁琐,先发面,再剁馅,捏成圆柱状的包子,置平锅一口,燃猛火一炉,水煎包口朝下搁置,灌入面糊水淹至水煎包顶端,盖上锅盖,此乃为水煎是也。翻个,至水渐干,锅底始有炸响,便改文火细烤,汤汁收尽之后,揭起锅盖,以细嘴油壶绕水煎包根底注入豆油、麻油,以油煎至起焦壳止,全程制作约十五分钟。)

摄影/马效乾

摄影/于新阳

摄影/赵栋良

    (而今的茂盛馆坐落于利津县大桥路,由刘凤岗的女儿刘秀娥经营,刘秀娥现已将水煎包制作技艺传给儿子王强,是为第四代传人。2007年8月,利津水煎包的传统手工技艺被评为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4年11月,利津水煎包在获得东营市十大菜点之后,又获得山东省商务厅举办的“美食山东——十大特色家常菜大赛金奖”。2016年,山东省文化厅公示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面食制作工艺——利津水煎包制作技艺入选。) 

摄影/绍波

摄影/张振东

摄影/麦子

  (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利津水煎包作为一种可以谋生的技艺,其传承没有受到威胁,无论在东营的城市还是乡村,都有很多以此为生的生意人。他们每天早起晚睡,以祖上传下的水煎包烹制技巧,送给人们美味,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利津水煎包制作技艺不断传承。

  沿着百年的时光之河,水煎包依然流淌在街头小吃摊,在乡民口中回味,现如今也登上高档餐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人们的口味喜好不同,水煎包也不断改良、增添了很多例如竹笋、海参、粉丝鸡蛋等新口味。在看似平常的传承里,透出了浓浓的历史弥香,越回味,越悠长……)

一门手艺的生命力,

正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升华,

随着时代而流变的美味,

与舌尖相遇,与心灵邂逅。

地道滋味,执着追求,

和流淌在日子里的勤劳与坚守,

自然传承,韵味深长。

吃一口水煎包,

是我们对传统风味的眷恋,

是我们对宝贵文化遗产的惜爱,

是亲情、乡情、幸福感的浓缩。

从手到口,从口到心,

只要点燃炉火,端起碗筷,

每个平凡的人都在这个瞬间,

参与创造了最民间的非凡史诗。

本期特别鸣谢:

中共利津县委宣传部

利津县市场监管局

利津县文广新局 

(责任编辑:黄海霞)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