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家村有了自己的村史文化馆

  日常生活中的八仙桌椅、土坑、煤油灯、纺车、织布机;生产中镂、木锨、石辗、靶子;精美的手工剪纸、虎头鞋……这些在现代生活中已经难得一见的农村生活物品和农耕用具,如今在河口区六合街道荆家文化展馆汇聚一堂,勾勒出一幅久违的农村生产生活图景,成了十里八乡一道靓丽的风景。

  2016年秋,荆家村设立了村史文化馆,该馆以“历史记忆”为总揽,分设“历史溯源、耕作生产、民风民俗、农家小院、旧貌再现”5个单元,以文化遗存、图文资料等方式,全方位展示村情村史、风俗民情等本土文化,从身边历史中增长见闻,把村史村情带进乡间,将优秀传统文化送入村民心间。

  得知村里要建文化展馆,村民们主动踊跃捐展品百件,其中婚嫁礼盒等展品,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展品多是已退出生活的农村生产、生活用具,但对荆家村民来说,这些物品形象地记录着荆家村即将消逝的民俗生活。走进文化馆,最引人注目的是放置在文化馆正中的沙盘模型。荆家村党支部书记荆曰国告诉记者,这个沙盘还原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荆家村,在这里大家可以通过沙盘模型上对应的村民姓名,查询当年的村民居住地。

  “将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收集起来,就是教育下一代,要思源,不要忘本,让年轻人知道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荆曰国告诉记者。每逢周末,展厅里就人头攒动。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前来感受下民俗文化的魅力。今年43岁的市民荆同刚说:“这里摆的好多东西,有些是我小时候见过用过的,还有很多我都叫不上名字。现在带孩子来展馆看看,让他更多地了解村落文化,了解时代的变迁,从中学习老一辈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

  目前,荆家村已是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河口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范村。做饭不再烧柴禾,用上了方便的天然气,自来水早就通到住宅,村民们茶余饭后就到村的健身广场跳跳舞、健健身。出远门有私家车到城区有公交车……对于那些上了岁数的村民,看着这些以前再普通不过的农具,回忆起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对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珍惜。(记者 李怀苹)

(责任编辑:王晓莉)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