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E时评|“选”出来 “动”起来 “美”起来 全力蓄积文化“两创”的东营力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号召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两创”重大方针。十余年来,这片文化沃土全面起势,接连印发《山东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明确方向思路、统筹资源配置,成效显著。东营,也以生态优势、特色资源等为笔,写下了生动又笃定的答卷。

  然而,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持久、长期性工作,尤其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更需要探索如何挖掘更多“创”力量,将“创”进行到底。

  将“创”进行到底,需要“选”出来。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两创”的主体是文化,根基是文化,因此,如何选择出精华、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资源内容尤为重要。央视推出的《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之所以“破圈”,就是精准聚焦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核心价值、美学精神、思想意识等,以鲜活影像“润物细无声”般滋润观众,在共鸣中提高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将“创”进行到底,需要“动”起来。传统文化资源跨越千年而来,不可避免与当代社会、当代人存在文化错位和时代鸿沟,有些“曲高和寡”,有些“已是文物”,无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需要借助数字化、智能化,以丰富多元的视听手法、跨界融合的创新传播,将静态变动态,让文物“活”起来,与观众跨时空对话,让游客身临其境,实现文化深度游。如引发全民热议的舞蹈《只此青绿》,就是用优美舞姿,以极具传统美学意境的视听语言,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动”了起来,成为了一幅行走的山水画卷。再如游客在曲阜三孔景区,通过佩戴MR眼镜,即可借助“智慧三孔”混合技术在虚拟的“平行世界”游览孔府、孔庙、孔林,聆听杏坛讲学……沉浸式体验,奇妙无比又流连忘返。

  将“创”进行到底,需要“美”起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的实质也是内涵。不管时代怎么发展,不管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终目的都是要落在“人”身上。这就需要在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阐释、传播的同时,找到与观众、游客的“共情”点,以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呈现形式,以多样化的传播路线,以智能化影像技术,以前所未有的视听优势,以美轮美奂的意境构造,让传统文化资源焕发时代光芒,再现至真至善至美的中华传统美学,彰显和传递圣贤智慧、中国精神。

  黄河入海,生态东营,东风正劲,大有可为!文化“两创”的力量,在实践中坚定,在坚定中蓄积,在蓄积中成势。相信东营必将在牢牢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契机中,在立足生态优势、生态品牌,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中,在着力文旅大项目建设、新业态培育、品牌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等方面攻坚突破中,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将文化“两创”进行到底,加快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强市!

(王文朋)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