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广饶县: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全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近年来,东营市广饶县主动寻求乡村教育新突破,涌现出许多好做法,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了乡村教育的“蝶变”。

  高标准投入  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走进广饶县每个乡镇的教育园区,现代化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标准化操场一一呈现在眼前。连续多年的高标准投入,让广饶的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硬件差距越来越小。

  “目前,广饶县城乡学校全部达到省定II类以上办学条件标准,城乡学校全部实现‘千兆进校 百兆进班’、智慧校园建成率100%,城乡学校护眼灯装配率100%;乡镇驻地学校实现录播教室全覆盖、有需求学生午餐午休全覆盖,城乡学校有需求学生乘坐校车全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全覆盖、学生课后服务全覆盖。”广饶县教育事业中心教育装备室主任肖春季介绍说。

  高标准的建设投入带来的是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如今,广饶县城乡小学在校生占比分别为49.99%、50.01%,初中在校生占比分别为46.7%、53.3%,城乡学生全部实现就近入学,均衡的生源分布成为广饶县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生源均衡有效破解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城区强、乡村弱”等问题。

  抓重点突破  补师资队伍短板

  “以前,学生往城里跑,教师往城里调。现在,乡村教师待遇与条件一点不输城里,乡村的广阔天地有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土壤’。”花官镇中心小学校长高兆华说。

  花官镇是广饶县北部一个较偏远乡镇。前几年曾因优质学位不足、优秀教师留不住,导致生源流失严重。为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广饶县成立乡村教育振兴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筹调度、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职能部门联动支持”的工作推进机制,凝聚“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共识,打好乡村教育振兴“组合拳”。

  聚焦乡村教育振兴的重点与关键,广饶县先后实施立德树人再深化、教育基础再夯实、教育队伍再优化、乡村教育再提升四大攻坚行动,为全县乡村教育振兴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源泉和有力支撑。其中,在社会较为关注的化解城乡教师资源失衡方面,通过落实教师任课“公示”制度,完善交流轮岗保障和激励机制,有效实现了城乡教师的双向流动,乡村教师收入、生活住宿服务等待遇保障得到强化。

  2022年底,山东省发布《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对照落实方案和清单,广饶县深刻把握、聚力突破保持城乡均衡、提高教师素养、优化城乡布局、扩充优质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五大难点,逐项制订方案、设立台账、强化措施、狠抓推进,着力建设高水平乡村校长队伍,搭建城乡教师交流高质量发展平台。

  突出亮点特色  让教育高地涌现

  近年来,广饶县大力实施以乡镇中心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为主体,辐射带动其他学校(幼儿园)均衡发展的教育园区建设工程。通过强引领、促发展,努力挖掘乡村教育亮点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适合乡村教育发展的路径,实现省、市、县“强镇筑基”试点全覆盖,涌现出大王镇、李鹊镇等乡村教育振兴高地。

  大王镇是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也是广饶县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先行者”。自“强镇筑基”试点以来,大王镇通过“省教研员带教助研项目”“驻校专家”等途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育一批高水平教学成果;深化教学方式变革,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学科内、跨学科、超学科等多种方式组合,形成科学、系统、校本化的课程实践案例物化成果并出版发行推广,目前已有多套校本课程丛书形成初稿。

  李鹊镇在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管理方面经过不断探索,实现了中心幼儿园、村办幼儿园同发展共提高,全镇省级一类以上优质园占比达到了87%,积累许多学前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如把中心园与村办园师资、设施设备等进行“六统一”管理,并在统一基础上打造“一园一品,一园一特”,使中心园与村办园既有共同特征,又特色鲜明。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