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山东蓝湾新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项目:打造丙烯终端核心产业链条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近日,走进山东蓝湾新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火热紧张的施工景象映入眼帘——长臂吊车正忙着吊装厂房高层玻璃窗户,挖掘机等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铆足干劲、配合默契,正以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为项目新一年的建设任务而忙碌着……

  “项目充分利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海陆交通优势及园区内丰富的丙烯、丙烯腈、液碱、热电等资源,建成后项目所需原料85%来源于港区,实现了企业、项目间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联合,部分原料还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运输直接送达,每年可以节省3000万元原料运输费用,有力强化了港区集群发展优势,推动了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山东诺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小平介绍说。目前,山东蓝湾新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项目季铵盐单体DAC项目一期工程已投产,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和高吸水性树脂项目一期工程均已开工建设,计划今年二季度建成投产。

  山东蓝湾新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项目更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丙烯产业链由基础化工向新材料延伸的标志性项目,项目以港区现有丙烯产业为基础,延伸生产聚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等高端化工新材料,打造丙烯终端核心产业链条,提高化工新材料及终端产品占比,加快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从传统化工向化工新材料转型。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62亿元,主要建设100万吨/年丙烯酰胺、38万吨/年聚丙烯酰胺、36万吨/年高吸水性树脂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全部投产后,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预计年销售收入达160亿元,产品出口达30%,届时聚丙烯酰胺和高吸水性树脂的产量将达到全球前列,主要出口北美和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印尼、沙特及其他中东国家和地区,将大大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话语权,有力助推国家绿色循环能源石化产业基地建设。

(记者 贾重霄)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