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政课程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的深度思考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指明方向,其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提出成为一大创新亮点。这一要求充分体现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教育的复杂性与知识关联性愈发显著。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学科教学不能再局限于单一知识体系,构建综合课程与跨学科主题活动,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主题的精准提炼

  主题提炼是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关键所在。优质主题如同坚固桥梁,能够串联起不同学科知识以及实际问题中的零散“碎片”,助力学生逐步达成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在小学思政课程中,我们可从学科核心教育主题着手,挖掘跨学科融合点。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内容,与语文学科的经典文本、历史故事存在紧密联系;生态文明教育主题与科学课程中的生态知识、环保实践相得益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则可与心理课程的情绪管理、心理调适等内容协同开展。这些主题内容广泛分布于各学期教材,为常态化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目标的清晰确立

  教师需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精准筛选合适的教学主题与内容,明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同时梳理其与其他学科的关联。通过细致分析教材内容,确定学习方向,找准教学重难点,确保跨学科主题活动能够切实服务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资源的全面分析与整合

  借助线上工具或线下观察、访谈等方式开展学情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矛盾与学习基础。同时,积极整合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社会资源,如社区实践基地、公益组织活动等,确保整个学习活动围绕学生需求展开,提升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内容表述的科学确定

  依据既定教学目标,明确主题活动的讨论内容与核心观点。在初步拟定议题后,需进一步评估议题的合理性与开放性,充分融入跨学科元素,构建学科间的双向互动机制,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更应积极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践。通过系统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为学生搭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在融合多元学科知识、深化问题理解的过程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价值观的正向塑造。 

(刘春梅 作者单位: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