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蔬菜大棚产销旺 共富路上春光好

爱东营讯 人勤春来早。在广饶县稻庄镇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排列整齐、矗立田间。走进圆茄种植大棚,紫红的圆茄饱满油亮、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着挑选个大、光滑的圆茄进行采摘、分拣、装箱,一派忙碌喜悦场景。

“现在我们种植了18个大棚,主要种植的茄子品种是‘天津快圆’,这个品种口感好、耐储存。目前正是它的成熟期,我们每天摘茄子大约八九千斤,主要供应市场是天津和省内的滨州、德州等地,一直采摘到6月份。”稻庄镇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负责人徐军江说道。

蔬菜产销旺,技术和管理是关键。稻庄镇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将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引进现代化温室大棚,安装了智能放风、智能水肥一体机等设备,无论是浇水、施肥,还是光照、通风,都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网络来控制,实现精准化管理,促进圆茄优质高产。“我们种植的大棚每个占地十六七亩,是稻庄镇最大的蔬菜大棚,采用的智能化设备,大大减少了人工使用,提高了蔬菜产量。”徐军江说。

作为稻庄镇的“共富项目”,稻庄镇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集中整合了18个村的村级资金,探索实施“跨村联建”,重点发展特色果蔬、优质粮食、休闲旅游、农产品初加工、科研教学、智慧农业等六大板块内容,以“党组织+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运作,带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我们村将上级拨给村里的40万元资金全部入股园区,园区每年返还村集体5万元,目前这批资金已经到账,我们将用于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居住环境。”稻二村党支部书记孙海滨说,“村集体增收,村民同样受益,村民不但获得了土地流转费用,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广饶县坚持以党建联建为抓手,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打造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推动项目到村、就业到户、技能到人,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为基、村企联动、多方共赢的共富乡村建设路径。目前,全县培育建设“共富工坊”76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60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真正推动村级工作由“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共同迈出乡村共富之路。

           (记者 贾重霄 通讯员 谭芳)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