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E时评|把一项项“民生账单”变为“幸福清单”

  回望2023年,东营交出的一张张民生答卷成绩斐然,基层医疗服务再升级,“家门口”看病越来越方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增学位2.5万个,4.6万名小学适龄儿童平稳有序入学,学校越来越多,学校建设驶入快车道,新增普惠托位1258个;城乡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城乡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坚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市养老中心完成改造提升,幸福养老“十大”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城乡助老食堂达到309处……点点滴滴民生事,暖了东营这座城市,更暖了人心,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细腻的“幸福质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每一项民生实事的“兑现”,都推动着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在一帧帧影像里,在一串串数字中,群众既是见证者又是受益者、参与者。突出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突出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突出群众普遍受益,实施供暖水平提升、医疗能力大提升等暖民心行动;群众看到了政府办好民生实事,以回应群众关切的决心和努力。

  “社稷之道,民为重”。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老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把一项项“民生账单”变为“幸福清单”,怎样把“账单”清零,就要把打造“幸福家园”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强力推动发展方式、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民生事业的系统性重塑,持续提升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度,着眼于更细微处助力民生“幸福曲线”上扬,努力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筑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始终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就要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深入了解老百姓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是什么,列出清单。对照清单,俯下身子,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家人,朋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啃”,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把民生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把一项项“民生账单”变为“幸福清单”。

(成凯旋)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