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群众讲给群众听 理论宣讲入民心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宣传部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坚持把推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作为领悟思想伟力的重要途径,用心用情用力建队伍、搭平台、创品牌,切实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组建群众身边的宣讲队伍。理论宣讲要走进群众心里,组建什么样的队伍很重要。让群众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出来讲、用自身经历讲,更能让群众接受,让党的方针政策“润物无声”。我市坚持走群众路线,把长期活跃在群众身边、事迹突出的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劳模工匠、文艺骨干等吸纳为宣讲骨干,打造起了一支多层面、接地气的基层宣讲队伍,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让群众讲给群众听,用群众的语言做好解疑释惑等工作,让党的方针政策“润物无声”。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市、区级宣讲队伍120余支,吸引了5000余名骨干力量参与到基层宣讲中来。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成立宣讲小分队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开展面对面宣讲,录制宣讲短视频,线上线下宣讲500多场次,受众55万余人。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分系统组建青年讲师宣讲团、家庭教育宣讲团等11支专业宣讲团队,累计开展活动近2500场次,覆盖群众130万余人次。组建基层党组织书记宣讲团,分赴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黄三角农高区分享村庄、社区发展故事和奋斗历程,引发群众强烈共鸣。在宣讲中,他们把“书面语”用“家乡话”讲出来,内容接地气,语言不刻板,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讲群众喜爱的故事,擦亮“理想黄河口”宣讲品牌。理论宣讲既要“上接天线”,也要“下接地气”,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市委宣传部积极培育“理响黄河口”宣讲品牌,带动指导县区、部门培育“声动油城”“理润河口”“垦地有声”“广饶理论先锋”“筑梦东津”等基层理论宣讲“一地一品”及特色子品牌建设,实现了上下贯通,一体推进。同时,注重挖掘积累群众喜爱的好故事,用百姓视角讲实在话,力促理论通俗易懂,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东营区辛店街道“晓凤义务理发室”发起人赵晓凤,坚持为困难群体义务理发54年,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是山东省红色宣讲团成员、东营市百姓宣讲团成员。她结合自己的经历,讲好“听党话·跟党走”故事,传导了志愿服务精神。利津县委党校教师张洁,精心琢磨适合群众的语言风格和表达形式,形成的《三问悟初心》的宣讲稿件,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之中,有英雄的战火青春、有改革奋斗的继往开来、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感人肺腑,几乎“一场宣讲一场泪”,让群众能听得懂、记得住。

  搭建人人都能讲的平台,奏响基层宣讲大合唱。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开展到哪里。市委宣传部将宣讲活动充分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场景,推动基层宣讲群众化、普及化,奏响了基层宣讲的“大合唱”。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红色场馆、文化礼堂、社区活动室等阵地,建成省市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37个,精心打造了“清邮艺”“晓凤志愿”“蘑菇状元”等148家特色宣讲工作室,以“集中开课”“点单送课”相结合的模式,把党的理论送到百姓的“心头上”。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5个县区中心、40个乡镇(街道)实践所、1657个村(社区)实践站、767个文明实践基地,构建“一刻钟学习圈”;盘活遍布乡村和社区的乡村剧场、历史文化展馆、乡村记忆展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组织基层党员就近参观体验,从身边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故事中感悟百年党史;聘请老党员、老石油工人、抗战老兵等分别组成百姓宣讲队伍、志愿讲师队伍,在广场、院落、公园等分别开设“半晌讲台”“板凳课堂”开展宣讲,群众喜闻乐见、充分参与。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共组织宣讲1.2万余场。

(李晓琳)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