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近日,在垦利区“田之源”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示范项目基地,一排排大棚内绿藤青翠,小西红柿、西瓜等各色水果令人垂涎欲滴。
两年前,这里土壤板结严重、盐碱程度高,农业发展面临严峻问题。近年来,垦利区不断深化盐碱地综合利用,加大土壤改良技术研发,推进盐碱地开发治理,通过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对土壤进行有机化改造,让盐碱地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东营“田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景周介绍,“田之源”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示范项目占地1000亩,建设总面积40万平方米,是全国盐碱地单体面积最大、设施功能最全的设施林果种植基地。项目基地通过推广有机肥的方式缓解土地盐碱化程度,持续进行的科技创新,让盐碱地治理有了“新疗法”。目前,95个大棚全部投产达效。
“我们根据土壤不同盐碱度含量,采用水汽循环沙培种植系统和盐碱地土壤改良种植系统,通过‘管道送水、滴灌浇水、沙培回水’等全方位节水措施,配合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等技术,水肥直达果树根部。同时配套大数据软件、监控设备、传感器等设备,对园区种植产品进行全面数据收集、分析、应用,目前已实现土壤温湿度、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等10余项数据的在线查看。”东营“田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技师董建利介绍道。
“咱盐碱地长出来的水果,在香味、糖度、含氧化物方面等方面,比普通水果都要好很多,从香性糖度、耐储运程度上,也比中性土壤里面生长的水果好。”王景周说,当前基地内的水果蔬菜已经有了稳定的采购方,销售情况良好。
(记者 关晨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