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提到河口区新户镇,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里鱼虾丰富,群众收入高。但盘点2023年全年渔业收入时,新户镇党委政府却发现了许多问题。对虾丰产了,价格却不理想,养殖群众“腰包”并没有鼓多少;渔业产业链条短,消费市场低迷、进口虾冲击严重、加工业韧性和抗市场风险能力低等挑战和问题。
围绕存在的问题,新户镇借助党建联盟,召开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探寻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经济领域专家、区委统战部、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企业、外地客商聚在一起,找寻发展之路。
渔业是新户镇的主导产业,目前,已发展对虾外塘盐田虾养殖面积35万亩,对虾设施温棚养殖面积8000亩,对虾工厂化养殖规模30万立方米水体,年产各类优质对虾2.5万吨,通过多种模式养殖,实现了全年都有鲜活对虾销售。2023年8月,新户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以对虾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对照存在的问题,大家踊跃发言、建言献策,探索发展方向。应从研发苗种繁育、丰富养殖方式、延长产业链条、品牌建设上持续发力,应从丰富养殖方式、提高对虾精细化养殖品质、创新品牌建设,打造“黄河口盐田虾”本土品牌,一连串的方案,让这个“小论坛”议出了“大文章”。
“针对渔业产业发展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我们定期组织情况通报会、政策讲解会,给特聘专家、养殖企业介绍情况,寻求解决途径。”新户镇党委书记陈泽喜介绍。新户镇成立渔业“论坛”,采用集中调研、考察学习、经验介绍等方式,深入养殖池头、养殖车间,摸清底数,找准症结。利用“论坛”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通过个案解剖、个别调查等不同方式,共商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2024年,我们将针对外来苗种在高盐度海水里生长慢、成活率低的问题,引进大型苗种企业入驻,打造大型对虾苗种繁育基地,研发适合本地高盐度海水、生长迅速、成活率高的自主选育苗种,告别‘外援虾’,实现‘河口对虾本地造’。”新户镇渔盐服务中心主任邢成亮说。今年,新户镇实施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山东海泽农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建设设施渔业工厂化车间,项目建成后可年产优质商品虾苗30亿尾,优质商品虾1000吨,实现年产值1.5亿元,可直接带动就业300人。
为延长产业链,实现基础加工到系统产业,新户镇将在实施海盛盐田虾预制菜项目、对虾精深加工实现新突破基础上,投资6000万元实施水产品仓储及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逐步推进冷链仓储物流园区建设,推进水产加工发展。创新品牌建设,打造“黄河口盐田虾”本土品牌。
“我们将以黄河入海口特殊水域环境、国家海洋公园优质生态环境、渤海盐田区高盐仿生态养殖环境为宣传点,通过举办产业论坛、博览会、‘海洋丰收节’等活动,将‘黄河口盐田虾’独特的品质宣传出去,打造成本地区响亮的公共区域品牌。”陈泽喜说。
(记者 王文朋 通讯员 张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