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近日,垦利区永安镇东九村村民张庆喜正在合作社里盘算去年村里的收成。他说:“虽然咱大部分耕地都是盐碱地,但通过运用科学的‘排盐+配套灌溉+土地平整’治理模式,我们村在盐碱地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
据了解,永安镇土地盐碱化程度高,部分土地土壤因返碱导致地力变差,如何将盐碱地转化为沃野良田成为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永安镇持续瞄准盐碱地综合利用,积极探索有效发展模式,把“藏粮于地”同“藏粮于技”结合起来,把盐碱地转变为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
“我们目前正在抢抓国家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政策机遇,通过整合、流转等方式对盐碱地进行成片改造。像东九村运用的‘排盐+配套灌溉+土地平整’的治理模式、润松农业土壤微型改良等都是我们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模式的重点项目。”永安镇农业分管负责人王德虎介绍。当前,永安镇已对5000亩中重度盐碱地采用“封域双层真空负压阻控综合技术”进行降盐排盐治理,达到基本农田耕地标准。
“人才是第一资源”,破解盐碱地问题也需要人才赋能。永安镇积极寻求与中科院、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省种业集团、华亚种业及丰彩农业、众力棉业等种业企业合作。一邦农业新建2000亩种业示范园,建设大豆、小麦、水稻、油菜、大麦等耐盐作物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基地,承试新品种120余个,“耐盐水稻等新品种高效栽培示范”获批人社部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项目。同时,依托沃骋农业与省种业集团合作开展玉米、高粱、大豆以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近300份耐盐碱试验品种(系)的筛选鉴定试验,建设耐盐碱品种育繁推基地。
“我们将全力推动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在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上求突破,争取与省土发集团合作建设全省独具特色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并依托大闸蟹、水稻、莲藕等特色产业建设盐碱地特色食品供应中心,深挖盐碱地潜力,发展盐碱地种业,破解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难题。”永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瑞介绍。
近年来,垦利区高效利用现有水土自然资源,集成开展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推进黄河口盐碱地综合开发和高质量发展。累计启动20万亩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2万余亩重度盐碱地实现破“碱”重生,全区耕地面积净增18.5万亩。
(记者 张佳松 通讯员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