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好戏”连台谋发展 和美家园入画来 胜利街道“内外兼修”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爱东营讯 走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的一个个村庄,村道通畅、屋舍整齐、沟渠清澈……一户一景,美丽抬头可见,“好戏”连台,新风扑面来。近年来,胜利街道以村庄、村民为主角,唱好乡村振兴“好戏”。村村“好戏”到底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

“好戏”=流量+人气

位于孙家村的白鹭园湿地景区同乡村振兴相结合,培育出“非遗+研学”“非遗+旅游”“非遗+民宿”“非遗+服务”等融合发展形态:“黄河风情村”“诗与远方”“沿黄文化体验廊道”……一张张文旅名片为白鹭园湿地景区建设和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曾经的白鹭园湿地就是一片盐碱地,胜利街道党工委与村“两委”立足“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特色,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入手,发挥湿地资源、交通区位优势,实施白鹭园湿地田园综合体项目。“我们按照‘原貌整治、塑造特色’的原则,在推进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基础上,推出了儿童游乐园、恐龙乐园、水上摩托艇、热气球体验等丰富的游园活动。”孙家村党支部书记崔惠恩说。

要“网红”,更要“长红”。孙家村盘活现有资源,成功举办白鹭园迎春灯会和油菜花观赏研学活动,为村民提供就业创业岗位50余个,村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越来越多的村民返村创业,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孙家村顺利将“流量”变为“留量”,如今到白鹭园旅游参观的游客已超过100万人次。

“好戏”=生态+便民

一条条柏油马路干净整洁,一幢幢农房错落有致,村民在休闲广场上或休闲健身、或拉着家常……走进中心村,齐全的基础配套设施、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让人眼前一亮。“之前村里的道路破损严重,不仅影响村容村貌,出行也不方便。现在路修好了,我们心里更敞亮了。”中心村村民张春香说。

美丽乡村有“底子”,也要有“面子”。为此,中心村在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方面持续发力:将闲置空地改造为“静心池”“问心池”“清心池”荷花池,打造“廉”为主题的廉政教育景观,配套建设孝廉文化长廊,在村内房屋墙壁上绘制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主题的墙体彩绘,利用村庄闲置地块加快建设村内公共绿地,全面提升村居绿地覆盖率。

村美,业兴,日子甜!如今,在胜利街道,新立村建立健全“门前五包”责任制,设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亭及垃圾分类投放点;方里村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房屋,把闲置的地方变成小花园、小游园;六十户村设立村卫生室巡诊服务点,每周选派医务人员提供巡诊服务,积极开展医保政策宣传活动,就参保缴费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进行宣传解答……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中,各村就地取材,幸福指数日益攀升。

“好戏”=效益+发展

近年来,胜利街道聚焦产业“好戏”,探索推行“党委指路、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头雁工程”,明确各村每年至少领办1个产业项目。

六十户村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在养殖专家的指导下,深挖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大力发展胜和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综合性发展模式,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九十六户村整合资源要素,创建淡水养殖合作社,村民土地入股,动用机械把水库分成多个水池便于养殖,聘请江苏养殖技术人员指导村民学习鱼虾混养新技术,村集体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宜居宜业幸福至,和美乡村入画来。“大戏”“好戏”连台,架起党员和群众的连心桥、幸福桥。接下来,胜利街道将进一步拓宽发展路径,以内提气质、外增颜值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记者 鲍玉霞 通讯员 周新峰 张培芝)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