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故事|向高而攀 向新而行——东营市优环境强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爱东营讯 黄河入海口处,波澜壮阔。历史地平线上,气象万千。

  东营15家企业入围“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数量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14家企业入围2023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

  去年“营商环境”考核进入山东省第一方阵,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由2012年底7.2万户增长到2022年底31万户。

  ……

  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改革创新、一件件民生实事,凝聚着这座入海口城市拼搏的汗水,刻录着这座城市难忘的瞬间,诉说着这座城市动人的故事。

  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四个高”和“两个高于”工作要求,统筹抓好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工作,着力创优发展环境,改善涉企服务,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谋定后动,谋定快动

  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建市以来,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产业结构从“一油独大”到多产业集群竞相发展,由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为工业大市。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宏观政策调整、资源要素趋紧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东营积极应对、系统谋划、创新作为。

  新形势下,东营如何进一步摆脱成长制约,突破自身“增长极限”?

  从今年以来召开的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暨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大会、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等会议精神里,不难找到答案。

  ——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贯穿到东营事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以争一流、走在前的境界标准做好每一项工作。

  ——突出“六个争一流、走在前”,首当其冲是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一流、走在前。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高点定位、高端规划、高位推进、高新突破“四个高”。

  ……

  定位决定地位。东营站在更高的视角和格局思考、谋划、推动发展。视角的改变只是表象,从深层次看是思路的变化、格局的变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行动,是市委、市政府对形势的准确把握、对未来的科学谋划。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围绕答好“生态保护”之题、“盐碱地农业”之题、“现代能源”之题、“安居富民”之题,市委、市政府密集开展调研,加强前瞻性、全局性谋划,实现战略性、整体性布局,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1824.8亿元,同比增长7.5%,居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增速居全省第2位。

  破立并举,强筋健骨

  产业转型升级是系统工程,我市抢抓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精准对接省“十强产业”“十大创新”,坚持破立并举,发力链条经济,加大科创力度,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

  “隔壁就是配套商,80%的原料可通过管道实现园区内‘隔墙供应’。”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蓝湾新材料公司行政副总王楠说,公司以丙烯为原料打造丙烯下游产品,未来全部建成后,可形成一条完整的丙烯下游产业链。

  据悉,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聚焦芳烃、乙烯、丙烯、碳四四大产业链,细化17个延伸方向,加快打造多层级产业循环体系。1至7月份,全区烯烃芳烃产业集群规上企业户数达23家,营业收入达905.2亿元。

  这样的案例在东营不胜枚举。聚焦推动经济“质”的跃升,东营市以深入推行“链长制”为抓手,优选重点产业链“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2000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千亿级石油装备和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既抓“存量变革”,又抓“增量崛起”——

  传统优势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底盘。东营市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高标准完善提升产业发展规划,落实重点产业“链长制”,“一链一策”加强项目谋划、招引、龙头培育、集群打造,突出抓好威联化学PTA、利华益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在祺龙海洋石油钢管公司车间,经过铣边、成型、焊接、扩径等工序,一根水导管“新鲜出炉”。“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特殊螺纹牙型隔水导管,解决了深水表层导管‘卡脖子’难题。”公司副总经理马会珍说,他们生产的水导管一举打破了国外垄断,价格较同类进口产品降低70%以上。

  一大批“拳头产品”有力提升了东营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市着力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氧化铝纤维、铜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专业园区建设,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特别是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诊万、访千、育百”专项行动,开展“企业研发政策使用、研发辅助账建立”等专题培训10次、“一对一”辅导8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入库907家,同比增长36%。持续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优选2000多家企业纳入“专精特新”培育库。

  8月1日,“云帆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围2023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成为东营入围的首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年,全市新增上云企业49家,累计建成5G基站6916个。

  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市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基建现代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取得突破。

  既着眼全局布局项目,又着眼重点推进项目——

  8月初,我市开展2023年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观摩,集中观摩了30个重点项目。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一个个势头猛进的产业集群,汇集成一幅幅气势恢宏的壮丽长卷。

  今年以来,我市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联系帮包机制,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66个,定期走访调研,了解项目建设情况,积极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今年以来,扎实推进总投资7277亿元的761个省市县重点项目。1至8月份,项目已开工530个、开工率94.6%;完成投资950.7亿元、投资完成率75.8%。

  撒播雨露,助力成长

  新形势下,服务力就是竞争力。放眼全国,政务服务在城市比拼、区域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只有以“店小二”的身段、“急郎中”的本事,全力服务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才能推动新发展,展现新作为。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市场活力、创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前段时间,广饶释鲜网络科技公司经营人张杰的头疼事得到了解决。“公司线上经营着‘小熊糖果屋’抖音账户,还想发展线下业务,想在步行街摆摊卖糖果,但没有专门摆摊区域。”张杰说。联系服务该企业的广饶县商务局商贸服务管理室主任赵鹏举了解该情况后,积极协调有关单位,为糖果销售划设了专门区域。如今,该企业日糖果销售额20万元,成为广饶网上交易量最大的直播电商公司。

  由于公司扩大规模,张杰最近又发愁仓库和直播场地不够用的问题。“您放心,我再和园区对接一下。”赵鹏举的一句话,给张杰吃了“定心丸”。“把群众的事当大事去办,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赵鹏举说。

  黄河三角洲,广阔天地间——越来越多“台柱子”“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竞相驰骋。我市牢固树立“支持企业就是支持发展,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层面的引导、服务、保障职能,用足用好上级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全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打出了一套服务“组合拳”。

  像呵护“种子”一样服务企业:

  ——扶持骨干企业发展。深入实施“链主”企业培育工程,创新要素保障、人才引育、对接服务等措施,设立900万元奖励资金,支持企业开足马力抓生产、提档加速扩能级。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诊万、访千、育百”专项行动,开展“企业研发政策使用、研发辅助账建立”等专题培训10次、“一对一”辅导8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入库907家,同比增长36%。

  ——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市政府每季度召开企业家恳谈会,精准服务对接企业需求,健全工业企业困难问题办理工作机制,常态化受理解决企业困难问题700余项,营造尊重、关爱、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打造惠企良好环境。开展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和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百个部门进工地”等活动,推动服务专员进企业,点对点联系1013家企业、137个重点项目。出台两批市级“政策包”124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30条等系列政策,今年以来,累计退税、减税、缓税、降费112.31亿元。

  事以才立、业以才兴,得人才者赢未来。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工作理念,聚焦聚力全市发展大局,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持续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打造人才服务的优质生态环境。

  今年,全市将聚焦制约产业、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瓶颈,征集高层次人才创新项目需求榜单3大类209项,包括高层次“揭榜挂帅”项目需求榜单62个、“四链”融合高层次人才需求榜单118个、博士后人才与科研项目需求榜单29个。

  城市与产业,怎样才能互相成就?关键在于做强平台。

  高端研发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在黄河三角洲种业创新产业园,农业“芯片”越来越闪亮。该项目依托大院大所,聚焦盐碱地综合利用,建设“一中心四基地”,聚力攻关耐盐大豆、耐盐水稻等种业产业化,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种源支撑。

  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市在新材料、石化、农业等领域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一产业一平台”创新发展格局,让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得到强化,区域创新能力正实现质的提升。

  得益于各种创新支撑措施的不断完善,东营的科创动力不断增强。“过去,许多东营人认为,能创业就是创新,而现在他们认为,创新才是真正的创业。”东营兆源机电科技公司总经理刘树峰说。数据显示,今年我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同比分别增长110%和87%。 

(记者 王俊杰)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