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风采|将每一滴油“吃干榨净”——利津炼化“量质”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爱东营讯 机器轰鸣,大型化、集约化、自动化装置高负荷运转,一罐罐高质量清洁优质油品输送到全国各地……

位于利津县的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为利华益集团控股子公司,是国家重点保留的地方石化企业,主要经营汽油、柴油、液化气、丙烯、丁辛醇、MTBE、苯乙烯、乙二醇、新戊二醇、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ABS树脂、聚苯乙烯等产品的生产、销售,拥有国家进口原油使用资质、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资质、燃料油自主进口资质和成品油批发经营资质,是国内加工深度最深、装置匹配性和市场可调控性最强的地方石化企业。

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动能

每一滴油都是利润来源,怎么炼才能让每个组分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对企业而言,将每一滴油“吃干榨净”,变成数十种高端新材料,就是效益最大化。

“向价值链高端走,持续做强产业链,推动炼油向化工转、化工向材料转、材料向高端转,才能让企业在残酷的市场保持竞争力。”利华益集团副总经理王海峰告诉记者。2010年,集团投产了当时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年产25万吨丁辛醇装置,自此开始了链式发展、转型升级之路。

此后,利津炼化在利华益集团的带领下按照确立的“油头化身高化尾”的发展路径和“炼化精细化学新材料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将上游炼化装置生产的基础原料逐级延伸至下游化工新材料领域、终端材料的应用领域,实现上下游配套延伸、全链条一体化发展,构建起了“炼油——丙烯/乙苯——丙烯腈/苯乙烯——高性能ABS树脂”、“炼油——乙苯——苯乙烯——聚苯乙烯——PS改性树脂”等多条产业链,培育起产业链完整、供应链稳定、资源综合利用、市场联动互补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

高端高质,筑牢领先优势

利津炼化确立了“成为价值链中高附加值创造者和价值链顶端整合者”的发展目标,“油头化身高化尾”的发展路径,“炼化精细化学新材料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坚持高端高质,促进了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向价值链顶端跃进、向高附加值领域挺进。

公司与美国陶氏化学、利安德、KBR,法国阿克森斯、道达尔,日本高化学、宇部兴产,英国戴维以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国内外领先企业和科研院所实现技术合作,采用国际一流的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建成投产了260万吨/年渣油加氢、180万吨/年柴油加氢、140万吨/年汽油加氢等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高端化工及新材料装置,率先采用环保型全加氢加工流程,引进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实施了炼油装置技术优化升级和油品质量升级项目,汽油、柴油提前达到国Ⅵ标准,列入了“国家成品油质量升级项目贴息补助”项目,炼油板块走出了一条“去重质化、短流程、高烯烃、高芳烃、高效益”的发展之路。

逐“绿”前行,推进清洁生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双碳”与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企业将走向何方?

面向未来,利津炼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坚持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原则,实施技术改造,强化节能减排,推进清洁生产,先后投资10亿元进行了环保设施建设改造并保持稳健运行,保障了在线监测联网、“三废”达标排放,在企业构建起了循环经济产业链,走出了石化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通过了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山东省清洁生产验收,实现了企业的低碳、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

躬身而奋进,求索而前行。在今后的发展上,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将持续推进高端化、低碳化、绿色化的产业链布局,创新商业模式,优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做好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研发创新等工作,接续铸链、延链、补链、强链,推进转型升级与升级转型,打造国内比较完整与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有机化工新材料基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李娜)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