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柔和的海风弥漫在空气中,碱蓬随风摇曳,层层红晕泛起涟漪,百鸟翔滩、翔集嬉戏,人、海、生物和谐共处……这是一种独特的壮丽景色,也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努力要实现的愿景。
沿着开发区新城大道向北一直走,海岸线仿佛一幅画,在海堤上向东望去,原本荒芜的滩涂上,多了几片碱蓬植株点缀,在海上风电机组中间交错纵横,在大地与蓝天之间装点出红色画卷。“这些赤碱蓬是今年5月份种植的,现在看到的一片红说明种植成功了,等来年春天我们会进行第二波种植。”项目管理人员赵辉就是种植这些碱蓬的人员之一,提起这件事,他很自豪。
赵辉管理的这个工程项目就是东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永丰河南盐地碱蓬及海草床修复,盐地碱蓬修复面积达到575公顷,海草床修复总面积为50公顷,采用种子撒播轻微压实的方式种植,轻质木轱辘碾压,改善土壤水盐条件,提高种子截留效率,达到修复的效果。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潮沟疏通8957米,微地形整理完成土方整理142000立方米,海草床修复累计完成50公顷种植,现进入养护阶段,盐地碱蓬种植计划完成575公顷,已完成实验种植约100公顷,为下阶段碱蓬种植做准备,预计2024年年底全部完成。
“此次盐地碱蓬及海草床修复将提高盐沼湿地植被覆盖率以及生物多样性,为迁徙候鸟提供一个‘家’,让这片海域成为百鸟的觅食地和栖息地,还原一个最佳的海洋生态系统。”赵辉介绍。碱蓬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耐碱力,潮水冲得越烈,红得越艳,无论烈日灼烧,狂风肆虐,坚韧的根系仍牢牢扎在盐碱滩涂上,固守着海滩。而开发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决心,就像这种“碱蓬精神”一样,全力开展各项工作。
开发区海洋生态修复结合潮沟疏通、微地形改造和种植碱蓬、海草床等耐盐碱植被,逐步恢复滨海湿地植物的生境。除此之外,还通过治理互花米草,消除和改善入侵物种对生态的破坏,重建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达到逐步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我们大力开展互花米草防治、滨海湿地修复等工作,及时对米草萌发进行干预,目前地表植株基本清零。”开发区综合执法部海域保护负责人刘光辉介绍。自4月份开始,开发区每月对项目区进行一次全区域米草萌发及治理情况无人机航拍监测,制定整改时限,于5月底启动了2023年度第一轮巩固翻耕治理,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 商雅雯 通讯员 耿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