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利津县社区“蝶变”——“搬”出幸福感 “改”出满意度

爱东营讯 立秋过后,天高云淡。走进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凤仪社区,一栋栋排列整齐的居民楼映入眼帘,穿过社区文化广场,来到居民李金民家中,只见装修复古不失简约,厨房干净卫生。“‘村改居’后,我家搬进了楼房,用上了天然气,周边学校、超市等一应俱全,生活比以前方便了不少。”李金民告诉记者。

凤仪社区是村转居社区,由东尹王、西尹王、柏茂张和北朱四个村组成,辖区内有2748户居民。“昔日村民居住分散,土地零散,过的是面朝黄土、靠天吃饭的日子。”凤仪社区党委书记盖振介绍道,“现在村民变居民,农民变工人,生活环境改善提升的同时,居民的营生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安居之后怎样乐业?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展入户走访调研,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不同的人群量体裁衣,提供多样化的就业信息。与此同时,发现4个村的土地全部进行了集中流转,青壮年劳动力多进厂打工,但部分家庭妇女赋闲在家。为解决居民家门口就业,社区党委牵头,联合4个村的经济合作社成立社区经济合作联社,从滨州博兴引进工艺品代加工项目,吸纳社区闲散劳动力。“我们加入社区经济合作联社,不仅能学到一门手艺,还能实现家门口增收,手艺熟练了,日赚百元不是啥难事。”居民张秋霞告诉记者。居民有活干,有工资赚,社区有了新气象。

日子好过心宽敞。凤仪社区党支部成立了社区调解委员会,构建起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收集、调处化解、事后回访的全链条闭环体系,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零上交、纠纷零上行。同时,制定居民公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度,每年举行“凤仪好人”评选活动,从日常生活入手,加强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使其尽快融入“城里”的生活。

急群众之所盼,办群众之所需。利津县不断深化服务融合,整合43项服务事项下沉11个社区,常态化开展“红色代办”,把社区居民关心的“关键小事”办妥办好。社区有特色,服务有温度,创新性开展“一社一品”创建活动,成功打造了“有凤来仪”等一批特色亮点品牌,真正把社区打造成了群众办事服务“CBD”和活动参与“流量地”,进一步拓展了社区治理的维度和深度。

搬进社区只是完成了空间上“村改居”,社区居民一时无法脱离原有“村民”身份,长期乡土情结导致新身份适应缓慢,利津县积极做好“村改居”后半篇文章,帮其逐步融入,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从倾倒垃圾开始处处“被提醒、受约束”到居民自发组建19支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社区治理,从茶余饭后扎堆闲聊到如今人人有事干……居民实现了由“无拘无束”到“文明规范”生活方式的转变,过上了有品质的幸福生活。    

(记者 张振)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