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故事|省黄三角农高区积极探索盐碱地设施农业发展新路径——小熊蜂守护大生态

爱东营讯 随着农作物进入开花坐果阶段,省黄三角农高区内的一项科研成果——中科熊蜂,也成了农资中的“热销王”,在设施农业发展中承担起了重要角色。

在省黄三角农高区山东中科益虫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科研专家化身“养蜂人”,建设了国产自主品系授粉熊蜂技术研发及规模化繁育基地,致力于攻克本土熊蜂精准化育种难题。小小熊蜂,摇身一变,成为生态农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授粉熊蜂的科研“起源”

要想果实长得好,最好蜂儿把花咬。对作物的生长过程来说,坐果至关重要,其中授粉则是坐果的关键步骤。据山东中科益虫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王现杰介绍,在所有的授粉蜂群体中,熊蜂在多数环境下被证明能比普通蜜蜂更有效地进行授粉。熊蜂的体积是蜜蜂的两倍以上,周身密披绒毛,熊蜂身上的绒毛一次可以携带花粉数百万粒,授粉效率是蜜蜂的80倍。另外,熊蜂嗅觉不发达,不挑食、不畏寒、适应能力强,能够为有气味且花冠较长的番茄等茄类声振农作物花朵授粉。

育种1

为了更好地探索盐碱地生态化利用新路径,自2019年起,省黄三角农高区与中科院动物所合作,围绕绿色农业益虫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攻克本土熊蜂精准化育种等核心关键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自主技术创新,打造国内领先益虫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自主培育国产熊蜂品牌——“中科熊蜂”,成为让授粉熊蜂更优异的专业“养蜂人”。

国产熊蜂的本土“打造”

我国有150多种熊蜂,是全世界熊蜂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然而,因发展起步晚于荷兰、比利时等国家,我国的国产熊蜂市场占有率较低。过度依赖进口授粉熊蜂,存在着生物入侵风险,甚至会对我国的野生资源造成破坏。因此开发本土熊蜂品种,对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IMG_20210514_190038

为培育国产商用熊蜂,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王宪辉带领着专家团队从野外筛选了多个熊蜂品种开始进行生态适应性及行为特征相关的基因性状分析。通过对野生熊蜂性状的驯化、改良,培育出了国产熊蜂的新品系——中科熊蜂。经过“定制”的新品系熊蜂具有个头更大、耐力更强、飞行更远等优良性状,成为授粉蜂中的“佼佼者”。

在熊蜂蜂群中,有蜂王、工蜂、雄性蜂三种蜂,其中蜂王决定整个蜂群的质量。为了保证蜂王的质量,王宪辉和他的团队针对中科熊蜂特性建立了专业的育种技术体系,对蜂王进行筛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存活下来的“强者”,将会进入商品蜂繁育。据王现杰介绍,特殊环境下蜂王两个半月的时间能够育成80至100头授粉熊蜂商品群,一箱商品群能够覆盖1至1.5亩地的使用需求。

中科熊蜂的生态“使命”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植物依赖以蜂类为主的传粉者进行传粉。然而,在设施农业中,由于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缺少传粉昆虫,花粉难以自然传播,蔬菜也就难以正常坐果,大部分农户会采用外源激素喷花来完成授粉。经过实践证明,人工激素喷花一方面会影响作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一方面也会产生较高的人力成本。王现杰算了一笔账:“以西红柿为例进行人工授粉,一般一个1.5亩大棚每天要用10人左右,按照现在的劳务市场行情,花费2000元左右。”然而,一箱熊蜂就能完成1至1.5亩西红柿的授粉,花费在350元左右,成本大大降低。另外,经过熊蜂授粉后的西红柿呈现果形好、果汁多、果肉厚、口感好的优良品质。

蜜蜂是生态守门人。据介绍,熊蜂是对药物非常敏感的生物,即便是接触到轻微的刺激性药物,都将影响熊蜂的成活率。如果要想使用熊蜂进行授粉,必须降低设施农业大棚内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因此,熊蜂授粉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也成为衡量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IMG_20210514_185836

如今,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授粉熊蜂出现大量市场缺口。省黄三角农高区国产授粉熊蜂基地的订单已经安排到两个月以后,售空已成为常态。目前,基地已经形成年产12000箱自主授粉熊蜂的生产规模,并在全国各地进行了10000多亩设施农业示范推广。据介绍,省黄三角农高区年产5万箱的授粉熊蜂繁育工厂项目正积极推进建设中,届时中科熊蜂将大幅度提高市场供应量,大力推动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记者 张振 通讯员 张立娟)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