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足“绣花功夫”绘就“精细城市”新锦图

  爱东营讯 绿荫冉冉,浅夏悠悠。

  在绿树掩映中,休闲绿道贯穿于湿地公园和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街小巷,一座座“口袋公园”分布合理,绿化景观错落有致;一条条定制“护学”公交路线,让孩子们从“家门口”直达“校门口”;勤劳的店家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度,清扫门前灰尘,以整洁的店面迎接客人……盛夏七月,漫步于开发区,一幅幅景美人和、生态宜居的高品质主城区画卷映入眼帘,这是开发区落实精细化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开发区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足“绣花功夫”,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阶段、新要求。

  开发区正推出一批“道路+”“公园+”“生活圈+”工程。用小而精、小而美的微改造,让越来越多“嵌入式”空间、城市“边角料”被盘活利用……“道路+”“公园+”“生活圈+”陆续在街道、公园、社区落地。曾经,赵州桥桥段下空间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挡住了居民通往胜利大街的道路。在充分听取民意后,开发区决定:释放桥下空间,打造胜利大街水系绿道,将原本空置的桥下空间贯通成为绿道一部分,铺装红色塑胶跑道,划定行人休闲区和自行车专用道,有效盘活城市中心区域土地资源,扮靓了城市“颜值”。

  “现在传感器监测到府前大街与莒州路路口225米处井盖信号波动,怀疑是井盖松动致使,请管理的同事前往现场排查一下吧。”近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开发区城市大脑项目物联网智能感知平台,对城市智能井盖精准核查部署,第一时间发现险情,掌握区域安全状况。像这种精准监测安全动态,智能反馈的系统是新型智慧开发区城市大脑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它借助5G、窄带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低功耗、低成本、广覆盖、高精准等大作用,实现城市井盖监管“黑科技”,将城市安全防护网织密、织牢,实现精细化治理方式的优化升级,让城市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东八路等生态湿地示范项目高标准优质完工,已建成湿地后续管养品质逐步提升,湿地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进一步彰显;中心城河湖湿地连通及入海河流水质提升项目进度位列全市第一;仅用六天完成东三路(黄河路——南一路)道路精细化改造,修路不堵路,便民有温度;滨河北路景观提升工程、植物园与森林公园连通桥工程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新地标,为湿地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绿色活力……开发区积极统筹协调各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及民生项目,推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记者 商雅雯 通讯员 郭佳宁)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